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成为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介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九个试验区中,山西是唯一一个在国家层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的。
根据中央要求,“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通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破解长期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按照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处理好转型、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实现资源型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据悉,这是首次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题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在发布会上强调,其他一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是在一个区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改革试验。而山西省的试点是在全省这个省域里,紧紧围绕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
在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中,特别提出山西要秉持先行先试的精神,抓住与资源型经济转型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率先突破。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发展的质量和产业竞争能力,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形成并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要素市场体系,推动产权多元化、竞争公平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着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机制,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要求山西省要进一步明确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研究制定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经国务院审批后实施。据悉,山西省将抓紧成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加快构建协调有力、充满活力、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
为什么选择山西设综改区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山西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特别是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央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以来,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山西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向中央提出了“将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议和相关方案。2010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认为,山西获批“综改区”是山西自建国以来获得的最大的综合优惠措施。据山西日报
在山西设综改区有何重大意义
通过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山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山西经济“一煤独大”,发展方式粗放,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试验,有利于创新资源合理开发、资源产品价格形成和收益分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等体制机制,解决长期积累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有效防范周期性波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试验区先行先试,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试验,完善资源集约高效开采、生态环境评估考核和补偿机制,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试验区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山西的能源基地战略地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全国能源供给格局中,山西具有不可替代的能源基地重要地位。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试验,强化煤炭资源管理、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等制度建设,有利于煤炭工业的集约高效发展,更好地发挥能源资源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通过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步伐,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试验,将有力地推动山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山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力推进“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通过试验区先行先试,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全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山西119个县(市、区)中有94个产煤县,资源型经济在全国最具典型性。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试验,代表性强,示范价值大,试点作用突出,将更好地示范和带动全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据山西日报
在1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和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牛仁亮表示,资源型经济转型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山西的具体体现。山西未来将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
A 要特别处理好四项关系
在发布会上,彭森提到,国家对山西省开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改革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之后,他强调山西要特别处理好转型和发展改革的关系;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
他具体讲道,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长期以来为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60年来,山西省产煤100亿吨以上,其中的3/4都贡献给了全国各地。在山西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改革首先要重点处理好传统产业转型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能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山西的经济偏重,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要真正能够促进山西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山西属于中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山西这个试验区能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示范。
国家发改委还希望山西省通过改革试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及推进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做出探索和贡献。
B 山西经济存在四大积弊
发布会上,当有记者提问山西经济面临哪些压力和问题时,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提到,山西目前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压力大和经济效益低的四方面经济发展积弊。
他说,目前山西以煤炭资源为主的产业过于单一。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大行业占山西工业比重85%以上。这种产业结构高度依赖省外市场,在全国或者全球经济顺利发展的时候,山西经济也能顺利发展。可一旦国际或国内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山西经济也将面临较大问题。比如,在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