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行业是朝阳行业,也是创新金融服务理念的新生事物,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重要渠道,是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多功能融资服务平台。市中小企业局局长茹述创介绍,从目前我市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力器,成为银行与企业间的重要桥梁,中小企业也开始
享有了政府给予的真正意义上的融资权,享受到了担保融资带来的实惠和发展的喜悦。
观念落后 制约发展
据了解,我市从1999年成立第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以来,社会资本不断进入担保行业,到2009年底止,已经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76家,注册资本金64.38亿元。但在这些担保机构中,由于种种原因,有90%的公司都不做业务,而真正为中小企业做贷款担保业务的也不足20家。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信用担保机构累计贷款额达154.5亿元,与重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累计担保总额670.76亿元相差很多。专家介绍,目前我市担保业发展严重滞后,既有观念落后的问题,更有政府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就现在而言,一是担保机构规模小,注册资本金少,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有些担保机构打着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幌子,抽逃资本金或非法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与银行合作不对等,利益共享受,风险却不能共担;为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绿色通道不畅,相关登记部门不配合,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担保业的发展。
政府引导 优化环境
茹述创在谈到我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情况时说,从成都、杭州等地的经验看,担保业的发展,担保能力的增强,经济效益的体现,主要是靠股份制和民营商业性担保公司。如去年我市成立了以政府出资和民生银行太原分行及部分企业共同参股的 “太原民生投资担保公司”,创新了担保业新模式,改变了我市担保机构过度依赖政策性投入的格局。我们只有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典型带动,才能促进社会资本的投入,为我市中小企业构建多种体制、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平台,以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彻底优化我市的融资环境。
重庆市的经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把各职能部门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成立行业、系统类担保机构。如:重庆有农业担保公司、教育担保公司、科技担保公司、文化产业担保公司、园区工业担保公司等。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政府的资金不撒“胡椒面”。把政府有限的资金注入到担保公司,然后通过担保放大8至10倍,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创新模式 加快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努力扶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积极搭建银、企、保、信、投对接合作平台,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山西商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及富帮担保等6家担保机构和驻并各大银行的通力合作下,共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了500多笔担保贷款业务,贷款担保总额达近30亿元。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距中小企业每年实际需求的资金额度相差甚远。与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存在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担保行业人才溃乏、行规行约建设滞后,运作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当前一项迫切的工作任务。
重庆市翰华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张经理前不久在太原为我市各信用担保机构讲课时说,太原与发达城市的差距主要是融资能力的差距。凡是发达地区,银行多是贷款大于存款;凡是欠发达地区,银行多是存款大于贷款。资金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担保是搞活金融的助推器。担保事业发展了,血脉畅通了,经济就活了,自然发展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