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地面多处塌陷,房屋裂缝越来越大,恐慌中的居民通过网络向省委反映。在省委书记袁纯清的关注下--
喧闹的锣鼓、喜庆的人群。43岁的赵天兴站在西北角的墙根下,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眶湿润、嗓子哽咽。
他的面前,是曾经居住了多年的太原市大东关街104号院,如今已变成一块刚刚经过平整,还略带松软的土地。场地中间竖着一块二三十厘米高的石碑,上面写着"奠基"两字。远处的主席台上,太原市棚户区改造现场推进会的大字醒目而鲜亮,"大东关街104号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的声音还在他耳边回响。
这是2011年9月29日。为了这一刻,赵天兴和居住在这里的近百户居民盼了很久很久。可这一天又来得很快很快,在省委书记袁纯清的批示和督促下,地陷房裂、危在旦夕的大东关104号院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整体拆迁,今天动工重建。
(一)
大东关94号院、104号院和132号院,三处院落紧邻太原市大东关街,被统称为大东关街104号院,共居住着107户住户。这里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用砖土垒建,房屋年久失修。从2007年起,3个院子开始出现地面塌陷、排水不畅等问题。居民认为这些与正在大院南边开工建设的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有关。104号院居民开始不断的找大楼的所属单位山西宇星客车有限公司,但因为没有专业的鉴定结果,对方一直避而不谈。
问题一直争论不下,3个院子的房屋开裂情况却日益严重。曾经住在104号院的居民张润青说,拆迁前,他家的厨房塌陷了直径1米多的大坑,房梁完全倾斜了。住的房子里阴暗潮湿,很多墙壁上有明显裂缝。
大东关104号院是典型的城市棚户区,这里居住的多是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生活比较困难。作为大东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小萍很熟悉这里每家每户的情况:"这里多数人的房子在40平方米以下,面积最小的一户仅9.2平方米。很多房屋墙体上的裂缝达10厘米,摇摇欲坠,特别是一下雨,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无奈之下,大东关街道打报告给杏花岭区政府,希望能对大东关街104号共3个院实施整体改造。尽管太原市已经将大东关104号院列为棚户区改造项目,可问题真正解决起来,依旧是困难重重。
(二)
问题还没有解决,今年夏天的几场大雨却让大东关104号院陷入险境。危房从去年30多户增加到106户,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一天比一天严重,有5户顶棚塌下,砸伤了人。为了避免出现人员伤亡,杏花岭区政府下达通知为居民在路旁搭建帐篷。好几个雨夜,放心不下的赵小萍陪着情绪激动的群众一起在帐篷中过夜。
赵天兴住在大东关94号院,没有固定工作。6月份发生事故前,他是一个连开机也不会的 "电脑盲"。那一天,他和妻子正在屋里坐着,房顶的天花板就掉下来了,砸破了妻子的脑袋,还去医院缝了好几针。从那之后,赵天兴成了大东关104号院反映危房问题的群众带头人。看着大家已经连续两三年反映问题也没能解决,赵天兴借来电脑,开始学着通过网络反映问题。他听说省委有个社情民意通道,受理老百姓的留言,还能解决问题。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8月9日,赵天兴在网上给省委书记袁纯清留言,希望关注大东关街94号、104号、132号三个院地基下沉、房屋裂缝甚至坍塌的问题,帮助一下在危房中苦苦支撑的老百姓。
没想到,不到两天,赵天兴就从网络上收到了留言。没多久,省委就派人来了。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赵天兴激动地想哭,他挂掉电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邻居们打电话:"上面有人知道我们的情况了!"
随后不久,省委督查室两名处级干部到大东关街道核实情况。一张张现场照片、一次次媒体报道的电视画面,无论是谁看到都感到揪心:"真没想到这里的老百姓住得条件这么差!"
8月27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就这一问题做出了重要批示。9月5日下午,从外地赶回来的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赴现场了解了有关情况。当晚,太原市就成立了大东关104号院拆迁工作领导组并组建了指挥部,由杏花岭区政府先行垫资1000万元,第一次在政府主导下进行拆迁改造。
(三)
仅用3天时间,工作组就完成了民意调查、方案制定、公示评议等工作。
9月9日,指挥部全体成员进驻大东关街道,"全脱产"搞拆迁。
中秋节前一天,杏花岭区委领导与居民代表举行了中秋茶话会,全面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
这些举措打消了住户们的疑虑,民意调查表明,98%以上的住户同意改造。杏花岭区又根据民意,决定以回迁安置为主要安置方式,安置房设计户型不低于60平方米,并通过产权置换、补偿等方式使辖区内大部分住户将来不花钱就能住上新房。
104号院住户王晋民根据安置方案算了一笔账:"我原有住房20平方米,除了拆一补一的20平方米外,政府还无偿增加15平方米。我能以每平方米2000元的成本价再买15平方米,加起来50平方米了。我在规定时间内签了拆迁协议,政府还奖励了我5万元。我想要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自己只掏十几万元,想点办法就解决了。"此外,政府还为搬迁户提供了600元搬家费、每月1200元的过渡费、电话移机费、有线电视费等补偿。"我们能想到的政府都想到了。"王晋民说。
从9月10日动迁到19日深夜,3个院子一共68户有产权证的居民都与指挥部签订了拆迁协议,实现了"拆迁必须要在所有住户都签订协议后才能进行"的目标。
10天时间,全部签订协议完成动迁并搬离,这似乎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童话,可在省市领导的督促下,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在太原市大东关街104号院成功地实现了。
两天后,3个院子全部拆平房屋。
7天后,开工奠基仪式提前举行。
就在这一天,大东关街104号院回迁楼工程开标,中标开发商从5家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从今天开始,这块地我们就交给开发商了。"看着眼前已经平整的土地,杏花岭区城建局局长白亮十分感慨,"这种净地出让的方式,在太原市还是第一次,但今后将是一种趋势。"
以往,拆迁都是拿到地的开发商负责,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容易侵害被拆迁居民的利益,造成开发商与拆迁户的矛盾。而在大东关街104号院,政府出面与居民商讨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所需资金也都由政府现行垫付,工程招标时垫付资金一并算入成本。可以说,政府起到了平衡居民和开发商利益的作用。
"用不了三年,这里将建成一栋31层的高楼,我们相约三年后再回来做邻居。"赵天兴和邻居们憧憬着,104号院的居民此刻正沉浸在和谐拆迁的幸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