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在外地人眼里,山西不缺钱,尤其是民间资本雄厚。有人估算,我省民间资本存量约在1万亿元左右,但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仅完成905亿元。民间投资不足,成为我省投资水平长期较低的重要原因。为此,业内人士呼吁,尽快打通民间资本投资出口,完善政策机制,消除阻碍民资进入投资领域的“玻璃门”。
“十二五”开局,山西民间资本的流向牵动人心。
几乎所有人都希望,潜伏在股市、保险、地产、银行、地下钱庄以及流到外省的山西民间资本,能够快速流入实业领域,在全省转型发展中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与人们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的是,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仅完成905亿元,相比约1万亿元的民间资本存量,潜力远未发挥;相比5年完成3万亿元民间投资的任务,更是任重而道远。对此,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1万亿民间资本亟待化为转型能量
山西不缺钱。民间资本雄厚,已成为独特的省情之一。
在7月底召开的全省民营企业转型跨越发展一周年座谈会上,相关人士透露,近几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从煤焦等传统产业退出的民间资本约有2000多亿元,民间借贷资金规模也有2000多亿元。此外,一部分民资投向了房地产、金融等领域,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家 “持币”观望。大致算下来,我省民间资本存量约在1万亿元左右。
来自银行业的存贷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282.9亿元,贷款余额为10556.1亿元,存贷比高达52.04%。这意味着,近1万亿元储蓄资金成为山西人的“闲钱”,无法为山西所用。
值得注意的是,1万亿元这个数字还只是民间资本的存量。经过煤炭资源整合,我省民营企业办矿主体和矿井数量占到全省总数的30%。在吕梁、长治等地,民营煤炭企业所占比重更高。这些煤炭企业未来产生的利润,再加上众多民间资本参股煤矿的分红,将为民间资本带来巨大的增量。也就是说,在今后几年,我省民间资本的规模将远远不止1万亿元这个数字。
但是,相比庞大的民间资本总量,我省民间投资仍显乏力。过去5年,我省民间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民间投资规模和增幅在中部六省均排末位。即使在增长较快的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仅完成905亿元。
事实上,我省已经认识到激活民间投资的重要性。去年11月,全省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大会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民间投资总量要达到3万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0%。今年7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从今年起,山西省将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同时,还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煤炭机械、汽车工业、铁路装备、重型机械、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产业领域。
如果民间投资的发展目标能够实现,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棋局将全盘皆活。那么,雄厚的民间资本,能否顺利进入新的投资领域、成为未来5年的转型动力?
投资两极分化成绩与隐忧并存
“5年民间投资完成3万亿元,山西民间资本正迎来难得的投资机遇。”8月24日,省工商联副主席郎宝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一年来,省内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大项目的势头迅猛。在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物流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等各个领域,民间投资亮点频闪。
在长治市,煤老板马国利投资12亿元建设的成功汽车生产项目即将投产,产能达30万辆微车,重启了我省民间资本发展汽车工业、制造乘用车的梦想。在晋中市,一部分民间资本所有者最近正在谋划抱团合作,在榆次投资100亿元的物流项目。目前,全省正建的旅游项目,80%以上来自民间资本。
对于当前我省民间投资的现状,郎宝山认为:“民间投资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些民资项目确实是规模大、前景好,但这些项目还只是亮点,没有成群成片。大量民资资本找不到投资出口的现象仍然存在。”
总体上看,近几年,我省80%以上的民间投资新上项目集中于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和房地产等传统产业领域,在新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民间资本投资乏力、增长缓慢。在1万亿元的民间资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能进入实业领域。那么,这些钱流向了哪里?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部分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向省外流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民资在内蒙古、天津、湖北的投资都在1000亿元以上,在河南的投资也有800亿元,而在重庆、上海、新疆、陕西、海南等地,也频现山西民资的身影。这些资金,有的用来投资煤炭产业,有的进入了房地产行业,有的加入了私募基金。相比之下,上述地区进入我省的投资要少得多,因此山西民资处于“净流出”状态。
留在省内的资金,存在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沉睡在银行账户,有的进入了股市,有的流到地下钱庄,还有的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省内一位保险市场人士透露,近年来,我省各种投资型保险销售火爆,频现千万元以上大单,购买者多是手握重金的煤老板或其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