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评级机构惠誉昨天将中国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ssuerDefaultRating)展望从稳定降至负面,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被确认为‘AA-’级。
对此,惠誉亚太区主管解释称,“负面的评级展望反映了对主权或有债务规模和近年来银行贷款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在房地产估值和通货膨胀攀升的背景下,对宏观金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的担忧。”
源于对银行资产的担忧
惠誉预测称,在未来3年内,中国的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很可能出现极其严重的恶化,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相关贷款是最大的隐忧。
按照惠誉的估算,如果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5%~30%,有可能需要高达10%~30%的GDP对银行系统进行支持。“虽然2010年末主要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1%,但是如果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更保守的分类,该数字可能已经更接近于6%,几乎达到了惠誉对银行的自身承受损失能力估计的最大值。”
惠誉认为,2010年中国的住宅建设占GDP之比高达10%,且呈现上升趋势,是房地产行业出现一些过剩的信号,银行系统面临的风险敞口有可能比行业分类数字显示的还要大。而新增“表外”信贷渠道的快速增长愈发加深了对这些贷款中大部分的质量的担忧,而且这些表外信贷的信息公布严重匮乏。
在惠誉看来,如果银行业的风险被证明可控,而所需的直接支持财政成本比预期要低,并且如果政府能成功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和信贷增长速度,中国的本币评级将有可能被调回至稳定。
对中国经济其他评级不变
惠誉对中国的其他评级保持不变,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为‘A+’级,评级展望为稳定,短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为‘F1’,国家上限为‘A+’级。
在评级出台后的电话会议上,惠誉昨天也肯定了中国‘A+’级的外币主权评级和稳定的评级展望,称是受到中国可观的外部资产规模的支撑。“由于主权外债极少,外汇储备超过2.8万亿美元,中国抵御严重的外部冲击并对其作出反应的能力极强。”
不过惠誉也指出,目前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成为中国良好的投资评级的担忧之一。
而且惠誉认为,银行表外或非正式信贷渠道的快速增长,也使得货币转移机制更加复杂,并增加了在缓解通货膨胀,确保经济“软着陆”的过程中出现政策性错误的潜在可能。
根据惠誉的预测,随着政策的收紧和比较基数的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在2011年较晚些时候下降。然而,如果货币市场环境需要更严厉的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将可能出现混乱,并导致银行的贷款损失出现恶化。
相关新闻
惠誉:光大银行融资能力处于较弱地位
昨天(4月13日),来自惠誉的报告称,光大银行的融资能力和流动性在惠誉评价的中资银行中处于较弱的地位。截至2010年年底,客户存款占该行总资产的69%,是同业中该比率最低的银行之一(同业平均水平为77%)。
惠誉评级确认光大银行的个体评级为“D/E”级,支持评级为“2”。
惠誉认为,光大银行的信用状况自2008年政府融资重组后不断加强。但是,该行快速资产扩张导致的较高的资金消耗率,及不高的利润率,使得这种改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尚待定论。光大银行的资产在2008年至2010年间扩大了74%,比同业高出21个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