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西省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如何?有何新特点?未来全省经济又将呈现怎样的走势?CPI是否仍会继续攀升?26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召开全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侯正平发布了2010年山西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就上述问题一一进行解读。
全年GDP增长13.9%重回两位数增长
2010年,山西省全年GDP9088.1亿元,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加快8.5个百分点,快于全国3.6个百分点,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其中,粮食总产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达到108.5亿公斤,为近7年来最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增速达23.2%,快于全国7.5个百分点,创"十一五"以来新高。
此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2%,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6.8%,快于全国12.1个百分点。内需、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协调性在增强。
新兴产业崛起节能减排完成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新兴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全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7%,增速稳居行业之首,超过全省工业增幅18.5个百分点。化学、建材工业分别增长26.6%、36.5%,增速明显超过全省工业增速。服务业全年增长9.1%。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1.4%。
另外,2010年是"十一五"节能减排攻坚之年,全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全省城镇工业投资的比重比上年下降9.7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自4月份以来持续下降。完成了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十一五"下降22%的目标。化学需氧量提前一个季度、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
外部条件有利于山西省转变发展方式
对于2011年的经济走势,侯正平表示,全球技术创新提速、产业转移加快,给山西省转变发展方式带来了机遇,特别是山西成为全国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转型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撑。
此外,山西省经过这两年的煤炭资源整合以及大投资和大建设,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承接产业转移、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积蓄了动能。因此有理由相信,全省经济将呈现前低后稳,并逐步回归常态的运行态势。
不过,他也强调,从山西省自身发展来看,农业基础仍较薄弱、新兴产业有待壮大,大项目储备仍显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仍处在较后的位置,未来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未出现物价全面上涨市民消费要理性
从全年看,山西省并未出现物价全面上涨,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5%,成为拉动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动因。2010年山西鲜菜、鲜瓜果涨幅达19.9%和23.4%。因而居民对于物价上涨的感受较为强烈,特别是房价的持续较快上涨,加剧了百姓的通胀预期。
为此,山西省采取了增加供给、调控需求、保障流通以及给低收入群体增加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并且使12月份物价有所回落。但随着春节来临,短期内蔬菜、水果等价格有可能出现反弹,特别是通胀预期也是影响物价上升的重要因素。"人们多喜欢买涨不买跌,结果是越涨越买,越买越涨,因此希望市民理性消费,没有必要对通货膨胀恐慌。"侯正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