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的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外资矿业公司显露赴港上市的意向。比如,澳洲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
3月28日,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FMG正考虑筹划两地上市(a dual listing),在不稀释现有股东权益的前提下,从亚洲市场获得新的资金来源,以扩大公司的生产能力。
据悉,FMG的首席执行官Andrew Forrest于上周在香港会见了港交所官员,并表示:“我们正在审查所有的选择。”
2010年12月,全球第二大矿商、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通过预托证券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香港上市企业中最大规模的非金融业外资公司,以及第一支香港预托证券(Hong Kong Depositary Receipt,简称HDR)。
在淡水河谷2010年的总收入中,亚洲市场占53%以上,其中中国占比就高于33%。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矿石供应商选择在香港上市,会令和中国相关的投资者对其更加关注,利于其股价上升,同时也表示矿商愿在资本市场返利给投资者,而“A股如能放开,矿商也会觉得筹集资金更为方便。”
不久前,淡水河谷财务总监Guilherme Cavalcanti曾表示,若内地法规容许的话,淡水河谷也有兴趣到上海挂牌。他指出,公司所有的财务报告都已用中文发布,已经做好有关准备,成为首批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外国公司之一。
无独有偶。两年前,在与湖南华菱钢铁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期间,Andrew就曾透露FMG将谋求公司在上海上市。彼时他告诉本报记者,对这方面的调查和探讨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欲聘请投行,并研究如何争取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但因A股上市需突破许多法律障碍、短时间内可能性并不大,FMG的A股计划再无下文,此番流露赴港上市意向,或为“曲线”贴近全球成长最快的亚洲资本市场。
香港联交所近期也表示,在本地投资者对采矿和自然资源类公司的了解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将审查并修改部分上市规则,减少环节,提高灵活性。
对于铁矿石市场的变化,Andrew 在3月23日香港的会议期间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铁矿石价格居高态势可能至少持续到2012年。中国的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将极大促进钢材和大宗商品需求,而日本大地震之后的重建工作也将增加钢材需求。
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麦礼仕(Luiz Meriz)则于同一天在北京预计,因今年印度铁矿石出口将减少5500万吨左右、印矿收紧成为趋势,未来几年又无新的重大铁矿石项目投产,铁矿石供应将持续偏紧。
值得注意的是,受日本大地震影响,铁矿石现货价格自2月中旬创出19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后,到目前已下跌14%。
短期内虽仍有下降的空间,但以二季度矿商168 170美元/吨的离岸价来看,钢铁业尤其是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继续高企,经营困境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