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公布了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及其构成情况。对于市场普遍关心的调控方式,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否认把信贷、债券、股票指标分开来调控,他称:“用利率调控一定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盛松成还表示,今后条件成熟将考虑按月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均认为,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对货币政策发生实际影响还有待时间检验。
据央行公布数据,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4.27万亿元,今年一季度达4.19万亿元。其中,非信贷途径融资比例有所提高。盛松成预计,今年社会融资总量的合理规模大致在14万亿左右。
非信贷途径融资比例提高
盛松成表示,类似于GDP数据的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流量、增量的概念,因此央行没有社会融资规模的“余额”。
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474亿元,同比少增45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204亿元,同比多增168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91亿元,同比少增2047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611亿元,同比少增14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多增1874亿元;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1558亿元,同比多增309亿元。
从结构看,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同比低4.1个百分点;外币贷款占比3.5%,同比低0.8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7.6%,同比高4.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0.2%,同比低4.5个百分点;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8.2%,同比低1.9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0.9%,同比高4.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3.7%,同比高1个百分点。
西部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彦召认为,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的构成中,委托贷款、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这些非信贷途径融资的比例较去年有所提高,而人民币贷款占比同比较低,这符合今年信贷收紧的节奏和预期,而需要获得资金的企业也会更多的从非信贷渠道获得资金。
盛松成透露,“根据现在的趋势,今年社会融资总量比较合理是大致在14万亿左右。”
“目前CPI较高,物价确实需要密切关注。在现在的情况下,用社会融资规模和M2这两个指标是非常适宜的,尤其是对物价。”
刘彦召认为,在通胀的背景下,控制人民币信贷依然是控制流动性最快最直接的办法,但同时又要让需要资金的企业能够得到资金。现在监管部门实际是要理顺各种融资渠道的情况,然后将其规范化。
人民币贷款占比将低于50%
从结构看,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同比低4.1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在整个融资总量中的比例不断下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社会融资总量指标代替人民币贷款指标,因为单单控制人民币贷款已经不能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盛松成表示。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人民币贷款未来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可能将不到50%。“一方面是类似银行承兑汇票这类业务,它也是资金的运用,但它不进银行表内,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对人民币贷款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盛松成进一步透露。
此外,据盛松成透露,在社会融资总量统计中的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季度就增加了430家左右,一季度贷款增加量相当于一家中型银行的量,它也完全起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作用。
“以前一直是抓住信贷的指标,但现在整个社会的融资方式多样化,总量也很大,控制信贷规模未必能控制住总量。因此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是更为合理的。”西部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彦召认为。
未来考虑按月发布数据
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概念提出以来,市场上对央行能否协调各个部门及时有效地对总量进行调控一直存在质疑,盛松成表示,“社会融资规模面比较广,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我们试公布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以及同比增量,如果以后条件成熟,将考虑试公布月度的社会融资规模,但这还有个过渡阶段。”
“社会融资总量是不同部门之间的调控,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这也是这个指标调控的挑战性和困难所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周景彤也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担忧。
对此,盛松成表示,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历来有统计方面的沟通协调,“相关部门之间都有工作机制,而且是规范的成文的规定。”
对于调控方式,盛松成指出,绝不可能把信贷、债券、股票指标分开来调控。“用利率调控一定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而利率调控是间接过程,长远的过程。所以社会融资规模不可能每个月都达到合理,很可能是季度的比月度的好,年度的比季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