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太原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太原分站 >> 本地资讯 >> 鞍本钢铁空挂六年重组停滞 26万职工去留成迷

鞍本钢铁空挂六年重组停滞 26万职工去留成迷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管理员 2011年04月29日 09:12:16 打印

导读: “鞍本重组是最应该做的事情”,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鞍钢)总经理张晓刚谈到鞍钢重组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本钢)时表示。近日,国资委任命副主任任宁为鞍钢、本钢重组推进小组组长,重新启动鞍钢和本钢的重组工作。这离鞍本钢铁集团挂牌已经过去了将近六年。

   鞍本钢铁挂牌已六年,厂办大集体人员去留一直成为重组的大障碍,从厂办大集体入手,是重组的关键,但仍需要时间。

  “鞍本重组是最应该做的事情”,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鞍钢)总经理张晓刚谈到鞍钢重组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本钢)时表示。近日,国资委任命副主任任宁为鞍钢、本钢重组推进小组组长,重新启动鞍钢和本钢的重组工作。这离鞍本钢铁集团挂牌已经过去了将近六年。

  一位钢铁行业人士认为,鞍钢和本钢重组之所以停滞不前,26万厂办大集体职工的去留是最大问题,其他问题都容易解决。

  26万人去留

  刘建国(化名)今年55岁,6年前从鞍钢下属的一家厂办大集体企业内退下来,一直赋闲在家,如今生活艰难。

  “一开始退下来的时候,每月还有几百块钱可以领,但是从2008年开始,原来的厂子彻底倒闭了,经理也不见了踪影,什么钱也领不到。” 老刘说。

  老刘是一名下乡知青,1982年回城后,由于没有学历和技术专长,被安置到鞍钢附属的一家厂办大集体性质的生活服务单位工作。

  “其实当年企业也有过一段好日子。”老刘回忆那段幸福的时光时颇为感慨。“刚开始到企业时,厂(指鞍钢)里面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如提供闲置的工作场地,而且使电用煤气都不要钱,我们直接服务于厂里面,好像我们就是厂里面的一个车间,我们都是一家人。”

  事实上,鞍钢厂办集体企业从组建之日起,就对鞍钢系统的主办厂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按照当时“服务鞍钢”的建厂方针,鞍钢既是厂办集体企业的主办单位,又是厂办集体企业的主要市场。

  “从1993年开始,厂里面实行"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改革后,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我们作为辅业从主体中剥离出来,当时我们感觉身份好像低人一等。业务也不像以前那样,虽然厂里仍然支持我们,但开始要订立合同,价格、数量也斤斤计较起来。”

  老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在厂里面工作,身份是国企员工,女儿开始也像老刘一样在厂办大集体工作,上班没几天,也就下岗了,如今只好做个体生意。

  对于鞍钢、本钢重组,老刘坦言:“我们原来的企业找不到了,我们只好找鞍钢,无论怎么说,我们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当年我们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像老刘这样具有厂办大集体职工身份的人,鞍钢多达16万人,是钢铁主业在岗职工的四倍。鞍山是典型的“以钢立市”的城市,鞍钢有自己的牛奶厂、供暖厂等。即使在钢铁业最不景气的时候,为保证鞍山市民正常生活,哪怕一根钢材都卖不出去,鞍钢也不能停产。

  而本钢也有大集体企业职工近5万人,已下岗职工有4万人,资产达25亿元,对银行负债就有24亿元。此外,这些大集体企业还欠缴各类保险费近4亿元、各种内债6亿多元、其他外债近7亿元。

  鞍钢一位内部管理人士算了一笔账,加上本钢重组的北台钢铁厂办大集体职工,总数将达到约26万人。如果这26万人的安置包袱都让企业背着,一年每人1万元就是26亿元,每人5000元就是13个亿,无论如何这都是个巨大的包袱。

  作为国企改革体制攻坚“最后一块硬骨头”,虽然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批准在东北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改革试点,但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安置一直是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难题,职工安置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职工的补偿,二是职工的社会保障,三是下岗职工再就业。

  以鞍钢为例,职工的补偿问题非常突出,补偿标准也很难确定。更棘手的是,由于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个人技能单一,因此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要比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更加困难。

  国资委主任王勇直言,我国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进展缓慢,历史遗留债务、人员安置等包袱沉重。

  谁来替鞍本大集体职工安置埋单已成为鞍钢和本钢重组最棘手的问题,也决定了重组的走向和完成时间,这也是导致鞍本钢铁集团空挂六年牌子的最根本原因。

  空挂六年

  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中规定:通过实施兼并重组,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2005年8月16日,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鞍本钢铁集团,并在沈阳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国内最早的重组事件,看似一桩美满的婚姻。

  鞍本钢铁集团挂牌的同时成立了鞍本重组董事会推进委员会,作为双方重组的协商机构。这一委员会6人中有4人来自鞍钢,其中由当时的鞍钢总经理刘玠担任委员会主席,本钢总经理张营富及鞍钢副总经理张晓刚任副主席。

  按时任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冶金组成员,曾做过鞍钢总工程师的龙春满的说法,这叫“先挂牌、后操作”。依照当时规划,重组后,鞍本重组将按三步走,第一步是先挂牌子,并在数据统计、研发、规划、销售等方面统一起来;第二步是人事方面的统一;第三步是实现资产方面的整合,形成一个新的、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的公司。

  时任鞍钢总经理的刘玠在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表示,“预计双方联合的第一步将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此外,双方将尽量缩短磨合期,争取一年时间内实现集团的资产整合。”

  从上述安排明显可以看出,鞍本重组由鞍钢方面主导。然而本钢方面并不怎么买账,当时本钢一位高层曾表示:“如果按成立时间来看,本钢比鞍钢还要早成立两年,重组方案中不能不考虑到这点吧。”

  到2007年1月,鞍钢总经理变更为张晓刚。2007年2月,鞍钢下属上市公司鞍钢股份和本钢下属的本钢板材(000761,股吧)则同时发布公告称,目前两上市公司没有明确的合并方案计划,鞍钢与本钢也没有具体的股权方面的合作计划、安排与方案。

  为了重组专门成立的推进委员会虽然仍有名号,但是组长一职在鞍钢总经理刘玠2007年离职后便一直空缺下来。鞍本2005年挂牌以来,悄然间约六年过去了,期间有若干个重组方案被透露出来,包括人事调整、人员安置和税收分配等方面,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鞍本钢铁集团的牌子一直空挂着,其间,中国乃至全球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可谓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2006年2月,中国产钢大省河北省开始整合唐钢、宣钢、承钢三大钢铁集团,合并成立河北唐钢集团,2008年6月,由唐钢与邯钢牵头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成立,新公司的产能超过3000万吨,稳居国内前三甲之列。之后,通过兼并提升产能,到2010年,河北钢铁又将河北省内十几家民营钢铁企业纳入旗下,钢产量跃升到5300万吨左右,位居世界钢铁行业第二名,中国第一。

  2008年3月,山东钢铁集团在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重组整合的基础上挂牌成立,重组济钢和莱钢后山东钢铁集团的产能是3000多万吨,而日照钢铁产能有1000万吨,加上山东钢铁在建的日照精钢生产基地的1000万吨,加在一起目标产能剑指5000万吨。

  国内另一钢铁巨头宝钢,2007年1月收购八一钢铁。2008年3月,宝钢开始启动广东湛江千万吨级项目。2009年3月,宝钢并购宁波钢铁。经过一番闪转腾挪,2010年宝钢钢铁产量4400万吨,稳居国内第二的位置。

  而国际钢铁业,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4.14亿吨,同比增长15%,创历史新高。2006年合并的安赛乐米塔尔公司2008年的产量首超亿吨,2010年粗钢产量9060万吨,依然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厂家,而浦项、新日铁等中国钢铁业的主要对手产量也稳步前进。

  各自为战

  鞍钢和本钢重组,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趟晚集。到现在,两钢除了挂牌子和共享统计数据的最初成果外,在统一研发、统一规划、统一销售方面几乎毫无进展,人事调整和资产整合更是没有触及。

  鞍本集团挂牌之后,鞍钢与本钢依然各自为政,通过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重组并购,试图提升各自的话语权。

  2005年10月,鞍钢率先实现主业整体上市。2008年9月,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竣工投产,项目具备年产500万吨钢、493万吨铁、200万吨宽厚板和296万吨热轧钢系列钢铁产品的生产能力。虽然鞍钢鲅鱼圈项目兴建之初是以鞍本钢铁集团的名义上报并获得批准的,但本钢并未参与其中。

  2008年5月,鞍钢开始跨区整合同为央企的攀钢集团。地处西南一隅的攀钢,始建于1965年,2009年产量突破800多万吨,成为西南地区的钢铁王。2008年5月9日,攀钢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攀渝钛业、*ST长钢、攀钢钢钒发布公告,称三者与攀钢集团已于2008年5月7日签订了《关于提供现金选择权的合作协议》,确定鞍山钢铁集团担任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现金选择权第三方。鞍钢与攀钢集团的重组就此浮出水面。

  2010年7月,鞍钢与攀钢在北京完成正式重组。根据国资委《关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的通知》,重组后新成立的鞍钢集团公司(下称鞍钢集团)作为母公司,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鞍钢与攀钢均作为鞍钢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不再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2010年12月,鞍钢集团又合作重组福建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福建三钢集团。

  2006年底,本钢亦完成了钢铁主业的上市。本钢始建于1905年,现为辽宁省属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6月成立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到2010年6月前,本钢现已形成年产铁矿石2000多万吨、铁1000万吨、钢1000万吨、热轧板材1300万吨、冷轧板材35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我国重要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

  2010年6月,本钢与辽宁北台钢铁集团重组联合进入实质阶段,北台钢铁集团始建于1971年,现为本溪市属国有企业,已形成年产铁800万吨、钢800万吨、钢材1000万吨、球墨铸铁管50万吨、化肥6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本钢和北钢同处本溪市,两家工厂最近距离只有7公里。实际上早在2000年前后,两公司就洽谈过联合重组事宜,但注资、税收等细节问题一直无法统一。

  2010年6月8日经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本钢集团与北台钢铁集团重组后的新企业名为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本钢集团),为辽宁省属的最大国有企业集团。本钢集团拥有在职员工11万人,总资产923亿元,占地面积21平方公里,现已形成年产2000万吨优质钢材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南芬露天铁矿并参股开发目前已探明的世界最大铁矿——本溪大台沟铁矿等丰富矿产资源;

  某种意义上来说,六年来,双方都进一步证明和展现了自己的实力。然而,鞍钢和本钢都在辽宁省内,同样拥有鞍本矿脉上丰富的铁矿资源,两家直线距离也就100公里左右,位于国家钢铁产业布局中六大集团中的东北钢铁集团区域内,鞍钢和本钢的重组自挂牌以来一直受到各界关注,“最应该做的事情”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曙光重现

  2011年3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透露:国资委已经成立由副主任邵宁担任组长的鞍钢、本钢重组推进工作小组,牵头推进两家钢铁企业的实质性重组联合。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国清认为,鞍钢、本钢宣布重组联合以来,很多政策障碍没有突破,利益分配的协商机制没有形成,此次整合由两钢和辽宁省推进,上升为国资委牵头推进,有利于化解实质性难题,加快两钢融合。

  作为鞍钢集团出资人的国资委出面看似无奈,实属另有深意。

  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财政部、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厂办大集体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指导意见》指出,在改革成本分担方面,由厂办大集体、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分担。具体执行方式是,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

  中央财政对厂办大集体改革采取“奖补结合”的支持政策,考核各地改革完成时间、取得的成效,按比例进行补助和奖励,对地方厂办大集体最高支持比例可达80%。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安置厂办大集体职工。

  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原来中央财政对地方国有企业的补助为30%,中央下放到地方的煤炭、有色金属和军工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企业补助不超过50%,今后,这些比例都会视具体情况逐步提高。

  被厂办大集体羁绊的鞍本重组曙光重现,前途豁然开朗。鞍钢厂办大集体职工老刘说:“我们也希望能重组成功,给我们众多厂办大集体职工一个明确说法。”

  据知情人士介绍,鞍本重组将在今年上半年有实质进展,而中央财政将承担一半以上的改革成本。

  目前,鞍钢产能规模达到3500万吨;本钢产能规模为2000万吨。鞍本实质性整合完成后,有望形成一个产能规模逾5500万吨的巨型钢铁航母。合并后,按照总的产能,将会超越河北钢铁,成为新的霸主。对于第一问题,一位钢铁行业人士认为,产能根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算法,按优质产能,鞍钢本钢合并后中国第一应该没有问题。

  至于重组后的名称,钢铁行业资深人士刘加军认为,重组以后,本钢名字应改为鞍钢集团本钢公司,而不是最早挂牌的鞍本钢铁集团。

上一篇:纠结的钢市在继续

下一篇:商务部:钢价连涨三周后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