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实行“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整体经济未受太大影响但对特定
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工就业等短期内会产生一定冲击
“落后产能的淘汰一直是在按计划分批进行。比如钢铁行业前两年主要淘汰100立方米以下高炉而今年淘汰100立方米以上,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另外有一些由于政策变动新增淘汰的铸造高炉。到9月底全部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将如期完成。”针对工业和信息化部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中涉及山西省226家企业之多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解释称。
根据工信部公布名单山西省今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中:炼铁1039万吨,炼钢20万吨,水泥844.8万吨,电解铝4.2万吨,锌冶炼1万吨,焦炭767万吨,电力126.05万吨,电石20.2万吨,铁合金3万吨,造纸9.59万吨,酒精0.3万吨,化纤3万吨,柠檬酸1.2万吨。
“目前来看其他行业都没问题真正的压力在钢铁上不少高炉刚建起来没多久。”上述负责人说。
位于临汾市的山西晋韵钢铁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一座258立方米的高炉于2002年底才建成投产一亿多元的投资尚未收回但必须在9月底前关停淘汰。按照《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凡淘汰落后生产装置投产5年以上的200—300立方米(含)炼铁高炉每座补偿300万元。相对于投资成本来说这部分补偿资金杯水车薪淘汰落后存在一定难度和阻力。
作为能源工业大省山西自2007年以来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截至2009年底累计关停钢铁产能4338万吨,焦化产能4239万吨,电力产能120万吨,铁合金产能33万吨,造纸产能30万吨。其中产能置换,设立专项补偿资金,建立退出机制以及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等办法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专项补偿资金为例从2007年到2009年山西省共安排淘汰落后补偿资金约12亿元争取中央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约12.6亿元直接促进了落后产能的有序,平稳推出也为淘汰企业安置职工,解决债务提供了一定保障。
“我们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一直要从设备拆除做到场地平整,地貌恢复并且和监察厅等部门组织一系列专项监察活动确保各地落后设备的彻底拆除和毁损。”上述负责人还告诉本报记者。
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攻坚战中除了延续之前的主要措施外山西省5月底前已将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了各市,县和企业明确实施主体和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不能按期淘汰的企业或设备将坚决采取停电,停水,停运,停气,停贷及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措施。据了解在之前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中并未出现不能按期淘汰的企业或设备。
此外山西还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核查继续将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行政效能监察的内容之一对工作不力,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市县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暂停对该市县项目的环评,供地,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被征服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或者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
据介绍由于山西省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实行“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整体经济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对于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工就业等短期内会产生一定冲击。这也是山西省近年来在淘汰落后产能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该省经信委主任洪发科说山西许多市县以“两高”行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重,比重大虽然补偿,奖励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主要体现在补偿资金比例较低与企业投资额差距较大;企业转产资金没有着落;职工分流安置资金短缺。建议国家设立“职工分流安置专项资金”同时对于淘汰落后产能转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并有效吸纳下岗职工的给予项目启动资金或贴息资金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