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质监局公布今年二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本报7月19日讯(记者 王普荣)省质监局今天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本次抽检共涉及燃气灶具、电线电缆、水泥、食品加工器具4类产品,其中燃气灶具的合格率最高,达到了95%,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生产的电线电缆、水泥则质量问题突出,合格率分别为40%和70.4%。
在对太原市场上经销的20个批次的燃气灶具进行监督抽查后,有19个批次合格,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达95%。结果表明,我省市场上销售的燃气灶具总体质量较好,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而不合格的燃气灶具只有1个批次,原因是个别厂家没有认真对气源成分进行分析,盲目加贴额定热流量标识,使得实测热负荷偏大或偏小,造成热流量偏差不合格;也有个别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未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正常使用。
电动食品加工器具是本次抽查的产品之一,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80%。这次抽查的产品都是省外企业生产,从抽查结果来看,大型商场、超市经销的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比较好,不合格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发热项目超标、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不合格以及防触电防护不合格。
电线电缆存在的质量问题较突出,本次共对太原、大同、阳泉市场上经销的20个批次的电线电缆进行了监督抽查,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仅为40%。因抽样时偏重中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因此合格率较低。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导体电阻、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不合格的主因是一些生产厂家不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还有的企业片面追求效益,为降低生产成本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相比之下,水泥产品也存在不少问题。27个批次有19批合格,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70。4%。按企业生产规模划分,本次抽查主要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中有3个批次的不合格产品为省内企业生产。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强度不符合标准要求,这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强度降低,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针对本次监督抽查中,电线电缆、水泥的质量问题突出的问题,合格率较低,省质监局已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帮助不合格企业搞好整改,同时加大对生产、经销各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切实让消费者满意。对在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特别是对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经销企业,质监部门还将依法查处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