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安居,则国家安康、社会和谐。自2004年起,山西连续7年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实事,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众和住房困难群众的“安居”大事。
去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18亿元,解决了35.9万户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成为投入最高、建设数量最多的一年。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再次列为省级重点工程,为进一步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我省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晋政发 [2010]3号文件),更加明确了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支持。
从“蜗居”到“蚁族”再到“胶囊公寓”,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梦怎样成真?山西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走过哪些发展历程,今后如何规划、建设?7月初,记者专访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省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国正。
保障性住房已投资765亿元,近4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进新房
全省投资补贴越来越大,保障范围越来越广
记者:王厅长,您好。您知道,一部电视剧《蜗居》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共鸣,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住房问题更是成为热议的焦点,今天,想请您谈谈有关我省住房保障的话题。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百姓的关系,我省的总体建设情况如何?
王国正:好的。住房是居民的基本生存需要,住有所居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要让买不起商品房的最普通老百姓也能有房子住。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大决策,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五大惠民工程”,作为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同时列入省级重点工程加以组织实施。多年来,我们坚持把这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紧抓不放,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廉租住房建设省级资金补助、合理利用企事业单位存量住房用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等积极的政策措施,确保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康、快速推进。
截至2009年年底,我省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7.28万套 (其中:廉租住房12.43万套,经济适用住房25.5万套,城市棚户区16.36万套,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11.38万套,国有工矿棚户区0.1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5万套)、459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65亿元,已有近4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进新房。
通过这几年的实施,可以说,保障性安居工程较好地帮助城镇部分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居住面积、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城镇面貌,同时,同其他建设工程一道扩大了内需、拉动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了部分人口的就业,促进了山西的和谐发展。
记者:我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十多年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王国正:我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在1994年启动的,这项工程启动至今,应该说始终与国家同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2001年,是探索启动阶段,保障性住房有了雏形;2002年-2008年是发展完善阶段,制定、完善了保障性住房的制度和政策;2009年以后是快速推进阶段。
2009年,是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快速发展的一年。国家作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后,省委、省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之首,张宝顺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发挥其改善民生和拉动经济的双重作用。王君省长亲自召开会议,听取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汇报,并明确要求将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省级重点工程。省领导李小鹏每月听取一次汇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协调解决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说,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今天,通过我们一步步的探索,一年年的建设,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工作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政策逐步健全和完善,建设步伐逐年加快推进,投入补贴越来越大,保障范围越来越广,目前,我省已形成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为主体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2009年保障性住房投资和建设面积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保障性住房计划投资200亿元,建设24万套
记者:我们都知道,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国、全省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特殊一年。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我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突飞猛进,取得长足进展,请您介绍一下。
王国正:正如你所说,2009年对于我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刚才提到了,从这一年开始,安居工程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一年来,我们科学谋划,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付的工作任务,保障性住房的投资额度和建设面积均是大幅度提升,创历史新高,为促进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和推动 “三个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方面,去年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29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5.9万户、2119万平方米,超出年度计划30%;以货币补贴方式解决保障对象17.4万户,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6.47平方米,兑现了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所作的承诺。
去年12月下旬,国务院在大同市召开了全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对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给我们极大的激励和鞭策!
记者:今年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又有哪些安排部署,计划投资多少、建设多少呢?
王国正:今年,王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0年要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改造棚户区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房24万套、1370万平方米。
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省领导李小鹏已同各市分管副市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各市正在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展开工作。
2010年我省计划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200亿元。今年,为切实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我省向国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仅廉租住房建设一项,已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16亿元。
3年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
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温暖
记者:今年我省的安居工程建设有哪些重点?
王国正:住房是民生之要,我们深感责任重于泰山。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任务,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二是按照国家部署,全面启动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三是开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四是加大续建工程建设力度。由于2009年开工项目多、规模大,今年必须抓好续建项目建设,使之早日竣工,让老百姓早日搬入新居。
记者:去年至今,省外不时出现一些经适房违规操作、冒领、出租的消息报道,那么我省如何保证让真正需要的人住上保障性住房呢?
王国正:在我省的保障性住房中,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相对而言住户较为集中,目标群体比较明确,主要是加大建设力度的问题。经济适用房涉及到资格审核、选号配售等多个环节,目前存在着基础工作不扎实、资料不全面等问题,分配和管理还有薄弱环节。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准入、配售和售后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经济适用房政策“不走样”。加快建设城市家庭住房、收入(财产)管理的动态信息系统,减少人工审核过程中的漏洞。加强销售过程的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配售工作机制。加强售后的监督管理。我们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安居工程的温暖。
记者:我省近几年的安居工程建设有什么总体规划?最终实现哪些目标?
王国正:一是按照《2009年—2011年山西省廉租住房保障规划》要求,至2011年底,我们将以实物配租方式实现22.8万户、以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实现5.7万户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基本住房需求的目标;二是根据省政府(晋政发[2010]3号文件)的要求,指导并督促各市、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居民住房需求,编制《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三是出台《2010—2012年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我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四是组织编制山西省“十二五”住房建设规划,争取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27平方米 (比2009年人均提高3.27平方米),使人民群众居住质量和居住水平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