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太原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太原分站 >> 本地资讯 >> 山西五年招商8841亿产业承接仍趋重

山西五年招商8841亿产业承接仍趋重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管理员 2011年12月14日 11:40:04 打印

  由于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战略定位,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型经济产业结构使得山西在煤价上行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故此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吸引,其平均价格也相应高于其它省份。

  所以,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中,一直致力于转型的山西仍面临着重重困境:产业转移政策缺乏规划、思路单一、缺乏联系性且工作效率不高,服务软环境欠佳和历史欠账问题等。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认为,去年年底获批的综改试验区是否能在体质上解决些实际问题,需拭目以待。

  山西五年产业承接8841亿

  “十二五”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受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的影响,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将加快,这为中部地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及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

  虽然山西努力创优环境提出要做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第一梯队,但潘云认为,市场才是最终裁定者。

  “山西境内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后是煤机制造庞大的销售市场,引进了三一重工等大型煤机制造企业;作为货运量全国第一的山西,对重型卡车制造企业也具有极大的市场吸引力”,潘云介绍说,“山西必须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吕连生认为,2010年山西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已有所进展。深圳富士康、佛山光学产业布局太原、晋城两市,福建达利集团投资2亿元的休闲食品及饮料项目在长治市高新区建成投产。

  据山西省投资促进局资料显示,2006到2010年山西省通过10次大型招商引资会,共实际签约项目2739项,吸引资金总额8841亿元,平均规模达到3.2亿元。在吸引和承接的项目中,龙头产业、集约型项目、产业链项目数量增多,华能等一大批项目落户山西,对推动山西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中,吕连生对主动融入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经济圈的阳泉颇为赞赏。阳泉经济开发区被山西省商务厅批准为山西省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承接发展煤机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这也是继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甘亭工业园之后,山西批准的第二个产业转移示范区。

  产业承接不尽人意

  尽管如此,但从绝对值看,山西的产业转移承接无论总量水平、规模还是承接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以2008年中部各省实际利用外资数据为例,2008年山西为10.3亿美元,而同期的安徽、湖北、河南、江西则分别为41.2、41.14、40.33和35亿美元;同年各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本地情况中,山西也以仅12家的成绩垫底。

  与企业接触频密的阳泉市科技交流中心主任郭启明表示,产业转移涉及到一个产业链的整体布局,需要市场、资源、环境等等诸多相关产业配套支持。

  来自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山西承接产业转移政策评价研究”课题组5位教授认为,虽然在某些产业方面山西具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然而在产业的配套能力方面仍然比较弱。

  上述课题组成员认为,一方面山西省地方政府在观念定位上并未给予产业配套外部服务和招商引资同等重视,山西省会计、金融、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展不完善,与产业相配套的服务业不够发达,另一方面,山西省由于交通、服务等主客观环境导致中间产品外购成本过高难以植根产业集群,且山西省主观上对产业集群的配套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一些产业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缺乏对产业内部配套的协调和管理,难以满足转移企业的配套要求。

  此外,各地方政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使尽浑身解数,日益强化优惠政策,各地区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优惠政策开始引起竞争,各地政府从土地使用费、企业所得税等方面出台各种优惠减免措施。但由于地方政府换届、中央宏观政策对地方政策的影响、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开出程度过高等因素影响,优惠政策是否可以兑现或有信用风险,进而影响政府公信力和政策效果也是课题组成员较为担心的。

  产业转移承接仍呈重型化 官员考核应创新

  上述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从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结构看,主要集中在材料、能源、化工、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商业物流、冶金、轻工纺织等行业,山西在承接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方面的大项目很少,能源重化工产业结构的固有弊病并未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得到缓解,甚至有所加强,这是导致山西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实现大的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

  潘云指出,软环境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问题,各级政府官员对招商和产业承接的理解及对当地经济长期、短期影响的认识存在偏差。

  山西大学课题组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李志强等人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部分地方政府仍把眼光盯在如何向省里要资金、要项目上,包括部分政府部门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及深层次原因和转移方式等缺乏深入研究,对外部投资对全省国民经济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纯地认为承接产业转移就是招商引资,就是把企业引进来。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山西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以国家投入为主。在国家投资的推动下,山西建立和承接了大量的能源、材料、冶金、装备制造业等重工业产业,形成了以传统重工业为主导,以煤炭、机械、冶金、化工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2004年以《山西省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为标志,山西省政府开始加大对产业转移的干预和调控,制定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开始有组织地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活动。

  “中国引资工作多为政府主导型,各级政府把吸引外资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但对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严重不足”,课题组带头人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志强指出:“山西省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基本是以吸引投资为主,对于先进技术转移、转让,联合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形式的鼓励力度不够,从而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层次不高。”

  阳泉高新工业园区一家要求匿名的新型材料公司负责人深表认同,他对目前只对官员招商引资资金额考核的官员政绩评价模式表示不能理解。

  潘云称,官员考核有42项指标,应在考核权重方面对引进项目的非资源型数量有所考虑。

  李志强建议,政府应当加强项目管理,把项目的高科技含量、环保指标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不是仅仅把资金量作为第一位的考核指标,逐渐缩小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级差和技术级差。

  冀望综改破局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建国以来山西为全国提供了大量廉价的优质煤,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欠账,同时也导致该省“一煤独大”的畸重结构,李志强认为,没有强有力的规划以及国家的帮助,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型产业的定位,需要国家在土地治理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给予山西一定的扶持性倾斜政策。

  他建议,把山西作为煤层气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5年内新增财政收入留成,享受财政部基础设施贷款贴息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用地指标计划单列,支持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等区域,并在管网建设、工业性开发利用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李志强分析称,山西总体上劳动力数量多,但劳动力素质普遍比沿海地区低,缺少能被迅速训练成熟练工人、技术工人的廉价劳动力。随着本地经济发展,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他建议应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李志强认为除此之外,应为外部优秀人才流入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人才,可采取借用、阶段性聘用、兼职、有偿服务等临时性手段引进智力;降低创业门槛,辅之以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为新兴企业家提供土壤,有助于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提升水平。

  李志强建议,未来山西各级政府应着重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统一工作机构,理顺各地区的经济合作机构,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合作协调、服务机构,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区域地方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重视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由于产业转移在布局上具有极大的选择性,一些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在承接产业方面更具承接优势,会导致区域间不协调性更为加重。因此,李志强建议,在未来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将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考虑。一方面,再不能采取平均主义,而要相对集中力量,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搞好产业园区的建设,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另一方面,采取相应政策,如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强落后地区的发展。

  同时,课题组成员建议,未来山西应大力承接资源深加工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展中下游产品,做大做强该省的资源深加工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推进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的有机融合,加大自主创新政策激励,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继续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希望这次山西的综改政策能解决些实际问题,至少区域上要实现突破”,潘云说。

上一篇:12月14日山西新金山特钢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调整信息

下一篇:山西太原市通报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