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太原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太原分站 >> 本地资讯 >> 中国钢材价格中远期强势格局不变

中国钢材价格中远期强势格局不变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管理员 2011年07月01日 08:48:46 打印

导读: 一段时期以来,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由此引发“中国需求泡沫”破灭忧虑,甚至认为会导致矿石、钢铁等价格大幅跌落,比如跌去30%,出现由牛转熊的所谓“市场拐点”。这种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

      一段时期以来,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由此引发“中国需求泡沫”破灭忧虑,甚至认为会导致矿石、钢铁等价格大幅跌落,比如跌去30%,出现由牛转熊的所谓“市场拐点”。这种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在一些力量的推动之下,中国矿石、钢铁需求长期旺盛,价格相对高位运行。虽然近期内受到三大步确定因素影响,可能再次再次推动钢材价格,特别是板材价格向下调整,甚至是较大幅度调整,但中、远期强势格局不会消失。

  一、近期经济减速,市场行情有可能再次向下调整

  有关部门持续收紧货币,抑制需求措施影响开始显现,近期以来中国经济逐步减速,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同时放缓。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累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为25.8%,名义增长率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但如果剔出已经很高的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则实际增增长率也有回落;同期外贸出口名义增幅为25.5%,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7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出口同比增幅为19.4%,回落了29个百分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不存在投机泡沫的最终消费品需求也出现了显著回落。 1—5月份全国商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幅为16.6%,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6个百分点,低于过去5年的平均增长水平,而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其实际增长率回落了至少4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回落了12.7个百分点,3月份回落了6个百分点,4月份回落了3.9个百分点,5月份回落了7.3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的回落,直接抑制了工业生产增长水平。 今年以来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逐月下滑,已从去年12月份的18.5%一直回落到今年5月份的 13.3%。其中2月份同比增幅为14.9%,3月份为14.8%,4月份为13.4%,5月份为13.3%。主要耗钢行业中,不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汽车产量更是急剧下滑。中汽协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1-5月,全国乘用车销售602.8万辆,同比仅增长6.14%,比较去年同期增速大幅回落。其中5月份乘用车销售104.3万辆,环比下降8.71%,同比年内首次负增长0.1%。此外,家用电器产销形势也近段时期出现了向下性变化,商品房产销形势更是糟糕。

  虽然近期中国经济与需求增速回落,包含宏观主动调控因素,有很大一部分符合预期,但导致这种增速回落的因素中,也有一些属于调控外的因素,并非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有三大不确定因素。如果出现最糟糕情况,有可能会对钢铁需求及其价格行情产生冲击,需要引起警惕。

  一是境外愈演愈烈的欧美债务危机,究竟发酵到何种程度还未可知?从目前情况来看,最令人“恐惧”的还是美国是否“债务违约”。美国政府债务总额已在5月16日触及14.29万亿美元法定上限。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在今年8月初之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冲击,当然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冲击,其冲击力度可能高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出现全球经济“二次探底”。

  二是中国紧缩政策是否还会持续?不可否认,现阶段的各项紧缩政策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冲击较大,不排除因为资金链、产品供应链断裂而引起企业倒闭与失业人数增加的可能。与此同时,全国住房、汽车两大支柱行业产销持续疲软,也都增添了需求稳定增长的不确定性。因此人们普遍担心, 如果现阶段的紧缩政策继续加码,其效果集中叠加显现,并与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相遭遇,中国需求,尤其是实体经济需求将进一步放缓。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中国经济就有可能硬着陆。5月份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逼近50衰退关口;今年以来,中、美股市都出现了较大幅度跌落,其中上证综合指数自4月份高点以来,跌幅已经超过12%,大大高出其它新兴市场4%跌幅;以及美股也连跌6周,出现2002年以来的最长时期连跌行情,初步显示了市场的担忧情绪渐浓。对此风险不可以掉以轻心。

  三是人民币是否快速大幅升值?主要受到“热钱汹涌”进入、外汇储备增长太快、国家利息负担难以承受等多种因素影响,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将加快升值步伐,甚至有可能是一、两次大幅升值到位,以消弱“热钱”进入预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势必引发钢材及其矿石、焦煤等冶炼材料进口成本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上述三大因素同时撞车,发生效应叠加,就有可能导致需求进一步减缓,钢材及其冶炼材料价格有可能再次向下调整,甚至有可能是较大幅度的调整。人们要有相应的思想准备。

  受到需求、产能、成本、进出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今后钢材价格的调整过程中,不同种类钢材,主要是建筑钢材与生产用材有可能出现走势分化。一般而言,在抗跌性方面,螺纹钢等长材要好于板材;热轧材又好于冷轧材。

  二、中、远期依然货紧价扬

  尽管近期受到经济增长减速影响,中国消费需求出现阶段性减弱,而且不排除继续恶化,出现超预期跌幅的可能,但中、远期局面却并非如此,依然货紧价扬。

  (一)从需求来看,保持旺盛增长态势

  其主要增长动力:一是13亿的人口规模,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80、90后“新消费群体”异军突起,大规模人口城市化进程,以及世界最大中产阶级群体显现等,由此而产生了全球最庞大的“超级消费人口”。比如到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总量已经接近或达到7亿,为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比欧盟27国人口总规模还要高出四分之一。二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两化”时期,进而催生了世界历史上超大规模基本建设,至少还要持续20年之久。三是消费观念的巨大改变。“月光族”、“按揭族”的普遍出现,使得中国“新消费群体”的储蓄偏好急剧下降, 已经完成了由过度储蓄向借贷消费的转变。四是“众星捧一月”的消费资金使用模式,将新一代消费群体置于数代人几十年积聚的巨额购买资金基础之上,其购买能力急剧提高。五是显著的人平消费差距。不仅许多重要商品的中国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比如在石油消费方面,中国人均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相当于日本的六分之一。在粗钢消费方面,1900-2000年的100年间,美国消费了82-87亿吨钢,中国才消费了30多亿吨,况且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倍多,因此最终需求总量也要比美国高出很多。如果从GDP来看,虽然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保持了10%的增长率,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但中国的人均GDP与美国相比,还只相当于1950年日本的水平。而后日本进入了25年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什么中国人均GDP处于这个水平后,就会陷于停滞呢?所以我们说,中国至少还有20年的快速发展空间。不仅如此,中国内部也还存在着西部地区粗钢消费显著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巨大差距。有关分析认为,上海、天津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粗钢使用量已经达到韩国这样发达国家的高水平,但中国西部省份的消费量还不及沿海地区的一半,其需求增长还要继续,有些最落后地区才刚刚开始。这些差距,也就意味着巨大的钢材消费增长潜力。

  所有这些,都使得中国钢铁消费能力蒸蒸日上,具有长期旺盛增长的坚实基础。展望未来,中国——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产生,不只是建立在“世界工厂”基础之上,而且还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包括个人消费品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两个方面。其整体规模,有可能超出美国与欧盟的总合(剔出汇率与价格影响因素)。比如在粗钢消费方面,今年消费规模将向7亿吨靠拢,今后10年内其消费水平还将再上新台阶,达到9亿吨,甚至逼近10亿吨关口,几乎为全球消费总量的一半。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今后10年—20年内,中国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或者接近5000万辆峰值,是美国目前汽车产销量的2倍。对此消费能力的增长,决不可以小觑。

  中国消费需求尽管有所放缓,但依然旺盛,还可以从最新的进口数据得到显示。今年1-5月累计,中国进口铁矿石28325万吨,同比增长8.1%,累计增幅与去年同期大抵持平。其中5月份进口铁矿石5330万吨,同比增速为2.7%,比上个月加速7个百分点,同比则加速5.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对于今后包括铁矿石、金属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而言,不是缺乏需求,更不是需求泡沫破灭,出现所谓由牛转熊的“市场拐点”,而是按照现有模式发展下去,究竟有没有相应的资源供应来满足需求。譬如,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如果中国、印度成长为美国一样的经济规模,地球资源的承受压力将变得无法想象。届时,全球将会有30亿辆汽车,是目前总数的4倍;如果中国、印度的人均电力消耗与美国一样多,其电力消耗将是美国目前电力消耗量的14倍;即使达到消耗水平较低的欧洲水平,其电力消耗也将是美国的8倍多。令人担心的是,现在中、印两国,也包括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都正朝着美国消费模式方向行进,程度不同地各自实现其“美国梦”。看看中国月饼的过度包装(金属盒)就可以看出这方面的迹象。在中国粗钢消费居高不下的同时,印度的粗钢需求亦在迅速扩张。在这个大局面及其发展趋势之下,我们还能够奢谈什么未来供大于求“拐点”吗?

  (二)从成本来看,继续支撑钢材价格高位运行

  没有疑问,一段时期内经济减速,需求放缓,将会导致钢材价格向下调整,甚至是较大幅度调整,比如自去年以来的多次阶段性调整,以及今后还会出现的调整。最近宝钢又下调 7月钢材出厂价格,以及需求进入淡季,都使得钢材市场短期面临下行压力,行情看空气氛增加,比如上海螺纹钢主力合约价位有可能逼近4300元/吨,即便如此,一般也不会出现持续性的深幅暴跌,比如跌去30%,甚至50%,就像上次世界金融危机时期那样。而且调整过后,市场行情还将震荡向上,不会长久停留在低价格水平之上。

  今后钢材价格所以继续高位运行,除了需求长期旺盛,供求关系总体偏紧之外,还在于生产成本推动,在于美元与“商品货币”汇率的双向推动。

  1.生产成本有增无减。世界铁矿的开采历史,实际上是“先易后难”的历史。也就是说,先开采成本低的矿藏,后开采成本高的矿藏。随着大量矿藏的被逐步开发,以及需求量的逐步增加,那些埋藏浅、易开采、品位高、质量好的矿藏所占比重下降,更多地转向恶劣开采条件的矿藏。同时,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与环境保护费用的不断攀升,也使得铁矿石与钢材的产出费用相应增加。近期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使用税草案正式公布, 将铁矿和煤矿的税率设定为利润的30%。预计世界矿业巨头会价格提升相关产品价格来对冲税收成本,势必推动中国铁矿石、煤炭进口成本增加。有人粗略算了一笔帐。假设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将矿石提价15%,中国钢铁企业要多掏50亿美元来为澳洲矿产资源税买单。如果其他国家的铁矿石跟风涨价,中国钢铁企业增加支出将超百亿美元。在高成本不断提高的支撑之下,铁矿石与钢材价格重新回到以往的历史低位已无可能,即便是暂时性产能过剩也将如此。

  2.美元与“商品货币”汇率的双向推动。已经占据国民收入很大比例的天文数字债务与财政赤字,以及借此获取更多战略利益的美国政府的“乐见美元贬值”方针,构造了美元长期贬值基础。另一方面,美元信任危机,导致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大量增持未受财政危机、债务危机冲击的加元、澳元、雷亚尔、新西兰元等“商品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的占比正在逐步提高。受其影响,上述“商品货币”势必进一步升值,进而双向推高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铁矿石与钢材价格,至少使其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3.能源产品价格的逐步理顺与环保费用的增加。应该说,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能源产品价格是较低的,企业的环境保护费用也明显偏少。近期国务院已经批准发改委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报告。预计今后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加快理顺,比如提高能源价格,提高水资源价格,加大资源税收力度等,以及环保要求的逐步严格,也会增加相关成本,对国内钢材价格形成支撑。

  (三)从政策来看,紧缩力度将有所放缓

  为了稳定物价水平,有关方面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项紧缩政策。有迹象表明,宏观紧缩可能已近尾声,至少是要进入一个观察期。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遏制国内通胀方面的努力已经奏效,价格上涨趋势正得到控制,国物价水平下半年将稳步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也表示,他赞同温总理所说的中国通胀已经遏制。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6月22日就指出,“经济已出现滞胀苗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应适可而止”。著名学者厉以宁也认为,如果紧缩货币流通量过了头,很可能会出现产品供应链的断裂和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滞胀不是没有可能”。

  紧缩力度开始减弱,意有迹可寻。6月22日,央行于年内第二次暂停了常规央票发行,并着手进行逆回购,从而为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估计因此注入得资金有5000亿之多。加上外汇占款及信贷派生存款,未来两个月内流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也超过9000亿元。与此同时,财政部也推迟原定于6月27日招标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受其影响,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开始有所下降。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紧缩政策退出的预期正在强化。当然,在宏观基调并未改变,尤其是物价涨幅还可能创新高的情况下,从紧政策调整更多地是逐步微调,不可能骤然退出。

  紧缩力度的放缓,有利于钢材需求增加与价格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紧缩力度减缓的同时,有关方面又加大了对于保障房建设的推动力度,也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减速所引发的钢材需求不足得到弥补。

上一篇:中国经济年中12关键词

下一篇:7月1日螺纹钢、线材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