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下称伯南克)两天之内的两番言辞并非有意故弄玄虚,而是这位公认的抗通缩专家在复杂的局势面前也迷茫了,下一步将往何处走?伯南克不是格林斯潘,其向来强调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因此在其7月13日和14日的两番表态后,市场也迷茫了。
QE3(第三轮量化宽松)的大门并未紧闭,也未全开启,但是QE2.5的生生不息却将实打实地给中国企业乃至资本市场留下隐患。
联储迟疑观望,8月份后决断QE3
伯南克13日暗示,由于经济疲软超预期,通缩风险可能再度出现,因此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其中可能包括QE3。
话一出口,美元立刻走弱,美国债收益率和大宗商品则迎风而上。市场的极度敏感令伯南克随后纠正预期,他次日口风一变称,通胀率在上升,无法确定美国经济将如何发展,美联储并未准备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要看美国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不要期望Fed(美国联邦储备局)会立即采取行动。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今年6月CPI已达3.6%的高位,较去年12月的1.4%有明显上升,虽然因食品和汽油价格走低,导致整体CPI环比走低0.2%,但核心通胀依旧在攀升。
同时,美国6月失业率超预期反弹至9.2%,非农就业仅增1.8万人,远低于预期的9万人,6月工业产出和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也均低于预期。不过,美6月制造业 PMI却有良好的表现,一时令美经济前景显得十分混沌。
难怪伯南克说,现在与去年8月启动QE2时不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通胀接近Fed目标,而经济短期发展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将关注经济是否会如预期加速增长。
曾任美联储经济学家的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告诉《投资者报》,由于形势的复杂,美联储陷入观望,目前推QE3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未来推出的可能。现在问题的复杂性不仅是看不清经济发展的走向,就是对货币政策本身,美国内部的争议也很大,施行QE3的实际影响和究竟有无必要都没有定论,最终是否迈出QE3这步,除了看经济走势,也势必与政治纷争的胜败相关。其次,联储十分忌惮国际压力,也想保住美国的金融霸权,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伯南克在QE3问题上迟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称,为了恢复就业,刺激经济,美联储最终推动QE3的可能性依然不小,但QE2的失败和通胀率走高的现实都令其顾虑重重,只能暂时观望,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目前先要看8月2日的大限前,美国两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将如何解决债务上限问题,为避免违约,估计两党将同意提高上限,打开进一步发债的空间,届时视其发债空间大小,美联储才有更多余地去决断要否推行QE3。
伯南克黔驴技穷
从QE2的经验看,不论是经济增长,还是恢复就业,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美国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以致使其陷入“流动性陷阱”,在没有更多改善方法的配合下,QE3的推出恐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依旧有限。
周春生表示,美国的问题不是宽货币可以解决的,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已是黔驴技穷。张永军也称,除了货币政策,美国现在已没有什么两全方案,既能刺激经济、带动就业,又不致引发更高的通胀。即便是算上较积极的财政政策,料其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两党还将就削减赤字进行磋商,但美国政府暂无削减预算赤字的计划,美国政府将更加依赖发行国债融资。张永军表示,美国短期还得倚赖积极财政,减赤是个愿望但恐怕减不下去多少,最终两党允许继续发债的话,那势将面临这样一个尴尬:发的债卖给谁?
近期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纷纷对美国“下手”,把这个头号大亨的主权债务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其中标普更是希望债务上限问题能在7月下旬解决,并希望两党在未来3个月内制定出长期减赤高达4万亿美元的方案,其还声称未来3个月降低其评级的概率大于50%,即使财政部对非债务义务违约,也会降低美国评级。
“美国信用遭受打击,最后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恐怕还得是美联储自己。”张永军说,如此一来,QE3实际上已变相推出。
QE2.5时代将延续至少1年
伯南克说过,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非只有通过QE3这一条路,还可能长期维持现有超低利率水平,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资产负债表现有规模,以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此外,提高通胀容忍度也是变相QE3之一。这被业界统称为QE2.5版本。
张永军表示,美联储可能不会新增购买资产的计划,但会将持有的到期资产和资产收益继续购买国债,以维持QE2的宽货币局面。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也对《投资者报》表示,美国会否推出名义上的QE3还要再看,但事实上的货币宽松环境肯定还要持续,其经济能够确认走强起码需要1年,维持现有超低利率也得至少1年。
谁是第一个受害者
表面上,宽松的美元流动性可能加大热钱流入的风险,美元走弱也会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剧输入型通胀,但“加剧通胀”的描述难免粗糙,如果检视QE3或称QE2.5对中国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恐怕不是老百姓的消费物价指数,而是工业品和消费品的生产企业。
张永军表示,企业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明显推高PPI,而中国PPI向CPI传导不通畅,加之有传导时滞,类似于QE3的宽货币政策对CPI影响相对不明显,如果是资源品生产企业还好,但对多数消费品和轻工业品生产者而言,市场竞争和行政限价的存在,都令其很难将上涨的成本转移出去,只能自我消化,侵蚀企业利润。
美国前两轮QE经验证明,美元延续弱势格局,市场一定率先反映出资源品价格的明显走高,股市也有望展开一轮局部行情,但随着企业不堪盈利下滑之累,市场行情也有夭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