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太原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太原分站 >> 本地资讯 >> 通胀长期化不明显 未来两年总体可控

通胀长期化不明显 未来两年总体可控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慧中 2011年10月21日 10:17:52 打印

导读: 观察历史数据发现,短期内我国未来通胀将高于最近十年的均值,但通胀长期化迹象尚不明显,未来两年通胀总体可控。抑制通货膨胀、化解CPI上涨压力,仍需要政府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观察历史数据,我国产出缺口与通胀的正相关关系不甚明显。一方面对转型经济阶段潜在产出的估计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另一方面我国物价结构性特征明显——主导通胀走势的食品类价格粘性较弱,非食品类价格亦由于市场化程度较弱而导致粘性较强,从而与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假设有一定冲突。一般可用经济增速作为产出缺口的代理变量,预计未来经济增速的小幅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通胀。

  但我国已进入经济开放快车道,输入性通胀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第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的作用将长期存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对能源需求空间巨大;需求旺盛与资源稀缺导致国内市场能源供求不平衡,能源进口依存度提高——2010年原油进口依存度已增至54.2%,进一步削弱了国际能源价格上升输入通胀的抵御能力;我国能源商品价格受到管制,短期来看国际油价上涨的国内传导并不明显,但在油价持续攀升与国内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下,输入性通胀的长期风险犹存。第二,鉴于发达国家经济低迷表现,持续宽松的国际流动性将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以资产价格形式推动实体经济通胀的风险加大。

  我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渐成历史,在“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十二五”目标下,“收入—价格螺旋形”通胀的压力增大。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日益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服务性部门成本的推动作用较大,从而可能将消费品部门的通胀蔓延至全社会。

  随着1962-1973年的“婴儿潮”逐步进入退休年龄,我国人口红利期窗口即将结束,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一定程度约束。与日本在工业化阶段后期进入老龄化不同,我国在工业化中期即面临“未富先老”的威胁,从而对于日本以牺牲经济增长抑制通胀的措施应谨慎效仿。

  总体来看,短期内我国未来通胀将高于最近十年的1.9%年均值,但通胀长期化迹象尚不明显。

  我国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最高,且波动幅度较大、周期性明显,是判断CPI中短期走势的重要参考。其中仅猪肉一项所占权重即高达2.5%-2.8%,且价格波幅最大,对CPI贡献度较高。总体上,食品类CPI短期内仍可能缓慢攀高,但中长期内周期性走势仍将占主导地位,出现快速大幅上升、持续高位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食品类与非食品类CPI特征差异较大,可分别进行模拟并预测。我们通过情景分析初步推测,2011-2013年平均CPI水平在3.5%-5.5%之间。我们还以2003年1月-2011年8月为样本期,直接模拟同比CPI历史数据并预测。

  分析结果表明,下半年物价涨幅将略有回落,但预计至年底同比CPI将仍居4%左右,基于1-8月份CPI平均高达5.54%,我们预计全年CPI均值在5.2%-5.4%左右。初步判断,2012-2013年CPI均值将在2.8%-4%之间,通胀长期化风险尚不明显,未来两年通胀总体可控。但2012年底,CPI又有重新上涨的趋势。

 

上一篇:卡扎菲身亡 市场淡然以对

下一篇:美联储无意再度放宽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