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加息了,全球央行中似乎多了一个抗通胀的伙伴。这其实没什么值得欣喜的,全球进入全通胀时代,未来更艰难的时代已拉开帷幕。
石油、黄金、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轮涨,根源于全球的流动性泛滥,其本质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货币超发和投资过剩。
通胀首先表现为资产价格先行上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在2010年均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于2010年11月宣布实行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 E2)。流动性泛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再向实体经济传导,导致农产品和日用品价格上涨,从而进入全面通胀。
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增大,促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预计新兴市场经济体还将继续迈出加息步伐。
欧元区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让欧洲央行官员和老百姓忍无可忍。欧洲央行加息,发达市场经济体正式启动紧缩周期,全球进入加息潮。
各国央行纷纷加息,欧洲央行加息之后肯定会有更多央行跟进,但如果美联储不加息,通胀是压不住的,靠中国央行加息压不住,靠欧洲央行加息也压不住。唯有等待美联储也加息,而这可能还要等待很久。那为什么美联储不加息?有观点认为:美联储坚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战略目的,是为了防止世界经济发生比欧债危机影响更大的全球经济危机,如果美联储提前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再叠加中国经济硬着陆,将导致未来世界经济危机。
发达市场经济体前期的量化宽松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主权债务危机风波未平,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新兴经济体持续加息必须预防流动性突然消失可能造成的经济停滞风险。
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损害该国实体经济,让经济从通胀转为通缩。中国经济的硬着陆的长远影响远比短期通胀危害更甚。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发达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在其对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通胀压力降低的情况下,在宏观经济面硬朗和通胀不是那么嚣张的前提下,为防止经济陷入“滞涨”,货币政策应该出现适当的风格转换,但这个显然是一厢情愿。
如果央行控制通胀的手段过为严厉,经济增速就会迅速下滑。因此,发达市场经济体加息,会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根据经济走势修正自己的货币政策。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央行当局同样面临囚徒困境,首先选择加息的国家未必是将来的胜者。同样,首先选择放弃加息的国家也未必是将来的胜者。
或许我们不得不接受,世界经济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繁荣”之后,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全球加息潮只是世界经济进入萧条时代的触媒。
本网视点:目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不过,随着各国逐渐进入加息通道,将会对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形成有利的抑制。不过,本月28日,日本央行将召开会议,届时决定是否批准28亿日元的救灾资金,如果一旦通过的话,届时,大宗商品价格或许迎来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