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太原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太原分站 >> 本地资讯 >> 一周钢铁行业焦点回顾(7.25-7.30)

一周钢铁行业焦点回顾(7.25-7.30)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豫言 2011年07月30日 09:52:19 打印

导读: 层层因素叠加,最重要的是保障房建设速度加快,刺激钢价“淡季不淡”,保持了相对的强势。不过,近期受外围环境(欧债和美债)的影响,7月以来一路看涨的钢价在月底有所回落,部分钢材价格向下调整。另外,月底将至,市场上回款压力逐渐显露,近期以来市场成交转向低迷,商家降价出货的意愿加强,市场部分钢价开始出现下滑势态。

  国内新闻

  房地产

  如果执行到位,新一轮“限购令”将对二三线城市造成直接冲击。然而,问题就在于,由于不少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三线城市缺乏完备的房产交易信息系统,这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二三线城市对经济增长的渴求更强烈、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更大,当地执行限购政策的意愿和程度,使新一轮限购面临很多变数。

  上半年房地产信托余额同比增91.9%

  昨日(7月25日),信托行业协会发布了信托公司2011年2季度末的业绩数据。上半年,信托公司利润总额为119.1亿元,较2010年同期的65.47亿元增加53.6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81.92%。2季度末,信托资产达到3.74万亿元。

  本网视点: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及持续的房地产调控,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额度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开发商的房地产库存增加,限购、限价等措施也影响了开发商的回笼资金的难度。面对融资困局,一些开发商开始另辟新路,在原有的银行、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渠道之外,探索融资租赁、信托等新途径。

  尽管今年以来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严密监控,如要求信托公司每月上报《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监测表》,甚至偶尔予以窗口指导。数据显示,上半年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托资金累计达2,077.66亿元,比一季度末金额大幅增长近两倍,房地产信托余额比一季度末的4,868.88亿元大幅增长24.3%。房地产信托平均年收益率依然居各领域之首。房地产信托新增贷款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但是,信托贷款的增加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相关部门增强防范意识。

  保障房建设提速 数据确有水分

  截至6月底,全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500多万套,超过今年1000万套开工总任务的一半。数据一出,针对保障房数据是否注水、建设提速会不会带来建设“大跃进”、赶进度会不会造成“问题房”、会不会再度出现开着宝马住保障房的分配不公状况等质疑也陆续出现。

  本网视点:从5月末的开工率仅仅34%到6月末的开工率超过50%,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加速度,引起社会关注。人们在欣喜的同时,难免也有不解。为何保障房项目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能“飞速前进”?是不是真的含有水分?不断有媒体质疑,同时,也有一些官员与部门站出来回应“绝对没有水分”。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是否含有水分,重要的是年底前能按计划完成这些项目,并且,这些项目绝对有质量的完成。

  保障房项目不是数字游戏,需要警惕表面上的数字繁荣。一些部门及开发商可以称,开工如何的神速,完工如何的快,但是,保障房没有起到其应有的功能,也只能是“听起来好听”罢了。开工数据上不排除造假的存在,例如,铲土即开工的做法应该有。等完工数据要出台的时候,应该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数据造假容易,而真真切切地开工、完工没那么容易。因此,对保障房的监督管理也相当的重要。

  沪地产调控加码 定价过高或被会审

  上海市房管局20日发布的通知称,对于定价过高的项目开发商,可以采取约谈、劝诫等方式加强指导和审核,也可以联合价格主管等部门进行会审。

  本网视点:沪版“限价限购令”再度加码。上海市房管局昨日发布通知表示,将严抓商品房销售和限购政策的落实,对于沪上定价过高的商品房,将采取约谈、劝诫甚至与价格主管部门进行会审的方式加强房价的指导和审核。

  指导价的出台意味着又一个行政手段调控的出台。之前,为抗击通胀,发改委约谈多家石化、电力等企业,以期减轻通胀压力。行政手段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可能只是“饮鸩止渴”的手段而已,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价格走势,而不是从供求关系上改变供需。

  上海市出台的“指导价”也意味着此轮楼市调控的加码,开发商及地方政府希望房地产放松调控的想法似乎成为幻影。楼市的加码势必会影响开发商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对钢材市场的需求。

  新华社质疑河北廊坊限价令

  虽然廊坊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坚称,廊坊市的“限价令”尚未正式出台,前述此举,“只是房管局有关科室在近期接受新的预售项目备案时,对相关企业提出上述参考性建议”,但关于这一酝酿中的“限价令”的讨论已然展开。

  本网视点:自2010年房地产调控以来,房地产融资成本越来越困难,有些中小开发商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链断裂。从目前情况看,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投资者等既得利益者希冀楼市调控走回头路的幻想似乎已经破灭。聪明的地方政府开始“自愿”执行中央的决定,但是,这可能是表面上的行为,而实际上地方政府或许没有这般“自觉”。

  限购令的执行势必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限价令还能保持以价保量的效果,更何况地方政府将限价的上限抬高些,这中间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上周廊坊在全国率先实行限价令可能还让大家很激动呢?这么为人民着想的地方政府真是难得?但是,我们细想之后,或许就没有这么开心了。地方政府的小算盘还真的要蒙蔽一部分人的眼睛。

  央行: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同比少增5985亿元

  同期,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贷款累计新增209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7%,比一季度末回落3.8 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累计新增908亿元,比年初增长54.8 %,高出同期房地产开发贷款比年初增速48.3 个百分点。购房贷款累计新增5815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8.5%,比一季度末回落4.8 个百分点。

  本网视点:蔓延中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产“限购令”在实施数月后,如今初步显现成效:中国央行26日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各金融机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少增近6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当前房贷利率已经创下近十年来新高,购房者贷款额度明显紧缩,显示“限购令”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收效,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幅度也比上一季度有明显回落,显示出中国房地产开发略有“降温”趋势。但要以此证明中国购房热开始“退烧”还为时甚早。

  基建

  悲惨的动车追尾特大事故,不仅让上市公司辉煌科技的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陷入质疑,同时也折射出目前整个铁路信号系统领域的垄断与暴利。造成这种垄断状况的原因,可能与目前铁道部实行的严格的准入制度有关,该制度的后果,直接造成目前整个铁路信号通信行业难以有新进入者。

  专家称我国高铁产业发展节奏可能面临调整

  “7·23”动车追尾事件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25日涉及高铁概念的股票几乎“全军覆没”。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该事件将促使中国反思高铁建设进度及未来的规划,高铁的整个产业链都将深受影响。

  本网视点:“十二五”铁路建设无论是新线投产还是投资规模,都将较大幅度地超过“十一五”。今年,铁道部确定投资规模745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规模6000亿元,铁路建设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铁道部将再次开展全路范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重心或将再度转移,投资者期待的铁道部改革、大规模招投标、新线路的规划等工作进展可能再度推迟。未来几个月内,排查全路安全隐患和确保行车安全将会成为铁路系统最重要的工作。原定8月份出台的铁路改制配套政策和全路领导干部大会可能将会再次拖后,不排除铁道部会再降速或放缓高铁发展的政策动向。

  值得关注的是,期盼事故能推动铁路体制改革的同时,越来越多机构开始担忧国内基建投资放缓,将拖累中国经济继续下滑。

  财政部发文重申落实水利建设政策

  财政部昨日在官网发布文件称,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把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放到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本网视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为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由此估算,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在水利建设中,钢材是必不可少的材料。据业内人士分析,直接的水利投资对钢材、建材、建筑施工等上游产业的拉动效应为1.28;对供水、发电、航运、养殖等下游产业的拉动效应为1.03;对房地产、旅游、餐饮服务等其他产业的拉动效应为1.46。按照2011年新增2000亿元水利投资的规模,预测水利建设将分别带动大约2500亿元的上游产业增长。其中,钢材所占的比重最大。

  水利建设所用的钢材,其中大量为螺纹钢、线材、圆钢等建筑钢材,如水利工程中的水池、水坝等基础建筑,都需要采用高强度的螺纹钢筋。水利建设资金的破解将能够促进水利项目建设的进程,从而,拉动钢材市场需求。预计,今后水利项目建设将成为除保障房项目建设之外的,拉动钢市需求的又一个“亮点”。

  6月固投增幅下降 多地半年报暗藏忧虑

  固定资产投资趋缓的苗头,已经在此前官方公布的半年度经济数据中显露。《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各省份经济半年报陆续发布,东部多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的趋势更为显著。其中,基础建设投资的持续放缓态势更为明显。

  本网视点:从拉动我国钢材增长的比重来看,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过度依赖于固定投资。2009年数据显示,由固定投资拉动57.8%,由消费拉动25.0%,由外贸拉动9.2%,由其他因素拉动8%。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过度依赖于固定投资这一现状,而从2010钢材发展的态势来看,虽有好转但仍不乐观。换句话说,是政府的大规模的政府采购以及大量固定资金的投入拉动的我国GDP的高速增长的。

  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各行业消费的增长,尤其以钢铁行业为典型。国内高额的固定投资带动了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投资建设就需要大量钢铁。近两年我国钢铁产能的增长绝大部分都是固定投资拉动的。而在高额的固定投资下隐含的是不健康的钢材实际消费比率以及不可持续的钢铁产业的发展方式。

  中国造船业上半年新订单降9.2%

  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的中国造船业,今年上半年接到的新订单同比下降了9.2%,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造成的滞后性影响开始显现。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披露,今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74亿元,同比增长24.8%;造船完工3092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增4.4%。

  本网视点:造船业是国内钢材消费的八大主要产业之一,年钢材需求量在500-600万吨,其中船用钢板80%-90%,这只是造船本身所消费的钢材,还不包括造船之外的钢材,如建厂房、造船所用的设备用钢等,因此,船用钢材市场十分巨大。近几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造船业新增订单有所下降,船舶工业协会监测范围内的一半企业上半年没有接到订单,重点监测的43家船企10家没有接到订单。造船业的萎靡,对钢材需求量降低,对钢价利空。

  上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趋缓

  今年上半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仍然增长,但已有迹象表明,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投资增速趋缓,新开工项目资金到位率偏低。

  本网视点:交通建设投资增速放缓将会影响后期交通基本设施对钢材市场的拉动作用。最近,国内外都在关注的“7.23"事故,虽然不至于致使高铁大幅放缓,但是,后期建设肯定还是会受到影响的。公路建设投资增速趋缓,新开工项目资金到位率偏低也将会削弱对钢材的支撑力度。

  媒体称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指导意见将发布

  权威人士27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商务部等十部委联合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指导意见》已成稿,目前正在各部门征求意见,随后上报国务院,有望年内发布。

  本网视点:今年市场的热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出利好政策,《国际化指导意见》已成稿,正在征求意见,随后上报国务院,有望年内发布。新兴产业投资又获获政策支持,投资机会进一步显现。分析认为,目前国内新兴产业领域如风电、光伏、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等国际化发展已现端倪,随着《意见》的出台落实,这些领域相关龙头企业的海外业务有望快速增长,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会直接和间接带动中高端钢材品种的需求。

  银行酝酿提高铁道贷款利率

  昨日记者从广东部分银行了解到,部分银行的公司业务部门正讨论对相关涉及铁道贷款项目逐步提高贷款利率。“我们暂时没有具体的计划,但是会从控制风险角度考虑对铁道建设项目利率进行调整。”广东某大型国有银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本网视点:“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多米诺骨牌效应逐步显现。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几大银行均欲对铁道部新借贷款利率上调10%。主要原因应该是,银行方面欲调高贷款利率是因为事故使铁道部信誉蒙上阴影,而来自融资渠道方面的压力反过来也可能使高铁项目进展受到一定限制,事件或将减缓高铁建设进程。对钢材的需求将会减弱,不过由于高铁建设主要是钢厂直供比较多,对市场的影响将不会太大。

  电煤

  下半年,总体预计,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比“十一五”后期紧张,局部地区的电力供需紧张情况将比上年涉及的范围更广、缺口有所扩大。

  国内电价上涨压力减小

  昨天,记者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了解到,五大发电企业1-6月合计实现盈利,此举意味着,尽管之前五大集团火电亏损严重,但总体而言这些发电巨头处在盈利状态。

  本网视点:自三月份以来,我国多地相继出现了“电荒”现象,目前已经波及十几个省份。很多人预测,今年“电荒”的用电缺口堪比2004年,甚至可能更加严重。对于造成“电荒”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将矛头直指煤炭价格的大幅攀升,也有人认为电网垄断不愿让利才是罪魁祸首。当然,电厂巨额亏损是电荒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用电高峰已经到来,电力紧张再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虽然五大电力集团总体处于盈利状态,但是,电企总体盈利或许阻挡不住电荒的出现。这只“电老虎”可能再次考验高耗能产业。

  秦皇岛港电煤价格连跌 焦煤价格看涨

  记者昨日获悉,在7月21日至27日的一周时间内,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综合平均价为835元/吨,较上周下跌2元/吨,连续第四周保持下滑,整体下降8元/吨,跌幅并不大。相比此前连续14周的上涨,国内沿海地区动力煤供求关系已然由紧转松。与此同时,焦煤价格仍是“岿然不动”,保持平稳。业内分析师预计,今年我国炼焦煤或出现2200万吨缺口,预计下半年焦煤价快速上涨,平均涨幅或达到5%-15%。

  本网视点:焦煤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与铁矿石一样,中国的焦煤需求量因此也十分惊人。据悉,2010年中国生产粗钢突破6亿吨,达到62665.4万吨。由于炼1吨铁,需要2吨左右的铁矿和1.4吨左右的焦炭,而1吨焦炭需要1.4—1.6吨的焦煤,这也意味着去年中国炼钢消耗的焦煤量超过10亿吨,与消耗的铁矿石量相近。因此,炼焦煤缺口、价格看涨将会支撑钢价上行。

  石油

  自4月初以来,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迟迟未调。进入6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供需局面似乎并不像此前预期的那样紧张,国际油价在国际能源组织要抛售石油储备后出现暴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预计国内成品油将会下调,一些民营加油站已率先发起“降价潮”。而作为国内的石油巨头,两大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很少参与降价潮。

  目前,国际油价震荡上行致使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已经重回正常空间,国内成品油价下调的可能性变小。同时,市场上又有8月份将迎来成品油上调的声音。这边很多人期待着下调油价,而另一边已经开始呼吁上调油价了。只能说,我们盼望已久的下调又要成为泡影了。三大巨头对上调价格“只争朝夕”而对下调油价却无动于衷。

  三大石油公司海外投资引争议

  7月20日,中海油宣布,将通过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收购在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上市的加拿大油砂开发商OPTI全部股份,交易总价约为135.9亿元人民币。OPTI的主要资产是4个油砂项目中35%的工作权益。这几年,中海油海外投资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此次收购标的OPTI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中海油为何斥巨资收购亏损资产?

  本网视点:虽然三大石油巨头海外收购、投资的动作非常频繁,但是,投资收益却不怎么令人满意。数次巨亏与巨额的投资成本相比,总让人纳闷。为什么其它国家的企业在海外能赚的满盆金银,而我们却亏得这么悲惨?难道我们不够聪明?我们向海外交的学费够多了,学习的时间也够长了,但是,为什么好像还是小学生一样,还处在学习阶段?

  当然,我们不应该责怪三大石油公司,毕竟,他们也尽力了,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投资与收益的比率,一味的投资,却始终得不到汇报,甚至是负汇报,也不好交代。一次的失败不算什么,但是,一直的失败就不能推卸责任了。

  6月份成品油产量同比首现负增长

  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数据,6月份成品油产量同比下降0.6%,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环比则下降了7.3%。不仅如此,炼油企业亏损额度扩大,导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水平下降。资料显示,一季度中石油炼油亏损61.32亿元,中石化炼油业务经营亏损5.76亿元。

  本网视点:6月份成品油产量现年内首次负增长,可能会增加国内成品油的供求情况;而同时,炼油企业亏损额扩大,或许让国内下调成品油价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自4月初以来,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迟迟未调,期间,很多人盼望着成平油价能够下调。但是,三大石油巨头对油价上调“只争朝夕”而对油价下调反应迟钝。随着产量的下降、炼油业务亏损额的扩大及国际油价的不温不火,短期内国内成品油下调或许“遥遥无期”了。

  新华社批两大石油巨头 涨价只争朝夕降价反应迟钝

  自4月初以来,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迟迟未调,但在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之下,已有不少民营加油站率先开始降价。在这场降价潮中,记者发现鲜有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加油站的身影。作为我国成品油市场最重要的两大主角,两巨头为何对调涨价格总是“只争朝夕”而对调低价格如此迟钝?

  本网视点:进入6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供需局面似乎并不像此前预期的那样紧张。近期,在成品油调价窗口尚未开启的情况下,民营加油站已率先发起“降价潮”。而作为国内的石油巨头,两大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很少有参与此次降价潮的。我们还记得5月份初的时候,在国际油价暴跌之时,三大石油巨头还“热心”的要涨价。

  两大石油巨头对涨价“只争朝夕”而对下降成品油价格却是反应迟钝。其实不是其反应不够迅速,而是,他们对下调油价表示“视而不见”。反正两巨头拥有很大的石油市场,他们对民营加油站及石油消费者的下调表示不屑,他们觉得,最后下调不下调还不是要听一下他们的意见。即使不听,后期他们还是有办法让我们尝尝他们的厉害。两巨头可以通过减少供应、减少对民营加油站的供应量或者就说炼油业务严重亏损,真的不能维持了。 作为消费者,我们只能说为什么涨价容易,降价就这么难呢?

  “降价潮”倒逼国内油改

  一位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三季度会出现推出成品油价改新方案的最好时机,“与两月前相比国际油价总体处于下行通道,国内现在没有油荒隐患,以下调价格来迎接新的定价机制是能被多方接受的。”

  本网视点:在资源税改革逐渐明晰方向之后,中石化和中石油已经提出,希望资源税在以量征收改为以价征收后,取消或减征石油特别收益金。现在又要求国内油改,能够加快油价下调,两大“油头”肯定恼死了,一定会尽力抗争的。其实,人家国外对石油行业都是征收“暴利税”的,我国只征收资源税而已。跟更何况,两大“油头”已经是国内最赚钱的两大企业之一,适当的回馈于民也不应该不可能。

  通胀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的有所放缓,但未来物价走势依然充满不确定因素。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对CPI构成很大压力,国际油价走向充满不确定性,而国内需要调整长期偏低、不利于结构调整的资源价格,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一个长期趋势,这些都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今年物价能否走出“上高下低”的情况,还要看后期物价走势。可以肯定的是,物价上涨压力依旧很大,调控难言大幅放松。

  三季度经济增长或高于9% 调控难以放松

  近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25家机构预计的3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在9.3%,比二季度的9.5%有所继续下降。但是3季度CPI的简单平均数字是5.7%,与二季度同比增速持平。这反映出目前经济增速在放缓时,通胀压力仍持续存在。

  本网视点:经济下行在预期之中,但是,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硬着陆的风险更小,调控也很难放松。我国经济始终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短暂的降速刹车也不是什么坏事。速度降下来之后能为今后平稳安全的行驶做好注备。速度降下来也能够“等等”我们的人民,更便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更能避免出现“追尾”事件的发生。与其充满风险的告诉行驶还不如安全稳健的保持一定的速度行驶。也许是大家习惯了我国的经济高速行驶了,稍微放缓一下,国内外的媒体、专家都开始担忧是不是会出现硬着陆了?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可怕。等等我们的国民,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的“灵魂”,“喘喘气”然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前进。

  财政部部署下半年工作 稳物价保民生成重点

  年内三次加息、六提存准率后,通过货币政策来稳定物价的空间趋小。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下半年,在适当收紧银根进行总量调控的同时,必须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更好稳定物价。比如,针对食品价格上涨,要增加农副产品的供给;针对房租价格上升,要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

  本网视点:通胀的大环境下,人民的财富被无形的缩水,这这种情况下,稳定物价显得尤为重要。稳定物价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央要从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强化各项措施,确保群众“米袋子”、“菜篮子”等生活必需品充足供应,万无一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下半年稳定物价的压力依然不小,猪肉价格稍有回落,“糖高宗”又开始盛行,蛋鸡上涨的势头还没有下降的的苗头,在新旧涨价因素都存在的情况下,控制通胀就显得“没那么简单”。抗通胀很难说是短期的战役,我们还需时日才能打赢这场战争,因此,增加供给、备足粮饷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7月CPI预期将破6.4%?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CPI在6月份创出新高后,预计在7月还将继续上冲至6.5%的水平,环比也将继续显著高于历史正常水平。不过,中金公司报告则预测,7月CPI或同比上涨6.3%。

  本网视点:自6月CPI达到6.4%后,很多人预计通胀已经到达顶点,但是,近期,新旧涨价因素交织,让我们又不得不怀疑之前的判断,或许这轮通胀没有这么容易消停,CPI出现拐点的有点难以判断了。但是,可以预见,7月份的CPI不会有大的改变,破六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面临者增速放缓、通胀高企、流动性紧张的多重复杂局面,在下半年稳物价的调控目标前提下,预计货币政策不会放松。

  货币政策

  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去年10月以来,央行连续11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紧缩持续发酵,中小企业“钱荒”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一度引起市场对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放松的猜测。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仍将运行在高位的情况下,此前市场推测“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放松”的预期,有可能“落空”。

  货币政策短期或难松动

  时值7月底,来自银行间拆借利率、民间借贷利率以及近期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等种种信号均显示,当前市场资金面紧张仍趋紧张。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仍将运行在高位的情况下,此前市场推测“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放松”的预期,有可能“落空”。

  本网视点:尽管资金价格开始脱离绝对高位,但是现在不宜对未来资金面过于乐观。只要商业银行“高法定,低超储”格局没有根本性变化,在监管趋严、调控未放松的背景下,银行间整体资金成本难有较大的回落空间,未来资金收紧的情况仍有可能再次发生。

  6月份以来,银行体系资金储备极度匮乏,市场资金面非常敏感,这是长期紧缩货币的结果。目前来看,之前逐月提准的滞后影响正在显现,对资金面具有系统性和持久性的冲击。另外,从流动性源头来看,当前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较少且预期外汇占款增长放缓,也决定了资金利率难以大幅回落。

  即便未来法定准备金率不再上调,资金面也很难有效改善,因为法定比率当前的水平即使保持不变,也基本能对冲外汇占款增量。未来除非外汇占款出现趋势性回升,或者央行开始下调法定准备金率,否则资金面将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年内再加息概率升高

  7月是市场之前预期最可能的CPI增长拐点,但昨天多位经济学家预计7月份CPI在继续冲高至6.5%后,会在8月份继续走高。因此年内再次加息的概率升高。

  本网视点:在6月份CPI高达6.4%,很多人认为,今年的CPI已经见顶,下半年物价将开始回落。但是,面对最近高通胀难以降温的情势,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开始认为,中国央行7月份的年内第三度加息很可能并非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加息,年内第四次加息或在8月份落地。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CPI在6月份创出历史新高后,7月份仍将继续上冲至6.5%左右的水平,甚至7月份还不是年内CPI最高点。也许这些人士对通胀的预期有点高了,但是,最近新旧涨价因素交织,物价持续高涨,我们似乎也能判断7月份CPI破六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下半年通胀一直不能见顶回落,加息还有可能。

  8月上调存准率预期抬头

  今日央行宣布周四发行10亿元三个月期央票,较上周缩量逾八成。整个7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并未如预期增大,专家对新浪财经表示,资金面紧张及市场利率走高令央票不得不地量发行,同时8月份再提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有所抬头。

  本网视点:我们不去讨论7月份通胀是否见顶的问题,仅从全球上半年抗击通胀的手段来说,多数国家都是数次加息,而中国央行却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以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为主,利率为辅的货币政策。这或许是中国特色的抗击通胀的手段。

  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而国企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有限的资金配给中处于优先位置,因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于直接砍掉了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焦头烂额。因此,提准更大程度上伤害的中小企业。虽然目前炙手可热的中小企业“倒闭潮”多次被机构、专家否认的,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不争的事实。

  中小企业

  尽管近期官方多次否认浙江、广东等地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但小企业正面临日益紧迫的生存困境,已是不容回避的现象.

  中小企业患上周期性“紧缩症”

  经济学家们认为,这些问题与金融的二元结构相关联。按照经济学家的定义,金融二元结构指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但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和金融体制中,金融二元结构又自然而然地与企业性质发生了联系,大企业、国有经济更受体制内的正规金融青睐,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往往只能与草根金融挂钩。

  本网视点: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开始下降,中小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成本也增加了。面对融资困局,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另辟新路,在原有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渠道之外,探索融资租赁、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新途径。

  为帮助这些为国家稳定,就业等做出很多贡献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政府应该在担保、贷款周转金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银行也不应一味地“傍大户”,而应通过金融创新等办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前,无论是工信部还是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想帮助这些身处悬崖边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但是,结果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美好,一些中小企业肯定很难得到这些优惠,依旧会很难脱离这片水深火热的困境。

  广东半数中小企业面临亏损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现象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世界工厂”的东莞,近期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突然倒闭,外界关于东莞“倒闭潮”的声音持续不断。

  本网视点:今年,中小企业经营困境屡屡被提及,“倒闭潮”的说法常常引发热议。尽管近期官方、机构、专家多次否认浙江、广东等地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但小企业正面临日益紧迫的生存困境,已是不容回避的现象。受成本升高等原因影响,利润薄的小企业入不敷出,部分受此影响的小企业会主动选择“歇业”。

  今年来,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比往年更加的艰难,一方面,通货膨胀高企致使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飙升;另一方面,银行融资政策僵化,致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相当困难。此外,国内外需求不够强劲,致使中小企业拿订单的难度增加、数量缩减。虽然倒闭潮可能没有出现,但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大局和居民的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如果这些做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无法优化,可能会倒逼实业资本加入游资队伍,这样将加剧我国的经济困境。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下半年将出台

  知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国家将出台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融资,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而相应的准入政策将进一步放开,准入门槛也将降低。

  本网视点:扶持中小企业的根本就在于,要打破“不公”局面。受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因而在金融政策 、财税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科技教育政策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有许多的不公平。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 “抓大”,只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感兴趣,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发展等方面只考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政策上的帮助,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一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不能享有国有大企业相同的政策待遇,在市场准入、获取资金税费等方面存在若干限制,为中小企业设置一道道门槛。在税收上(国有企业先缴后退,中小企业无此优惠),中小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

  国内钢市

  中国筹划重回铁矿石长协定价

  记者获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 中钢协)和矿山协会正在研究“官方”标准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以与铁矿石卖家所遵从的普氏价格指数相抗衡。与此同时,受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四川汉龙集团,正计划全面收购澳大利亚上市企业、铁矿石勘探及发展商Sundance Resources Ltd。公司 (简称SDL) ,而SDL拥有的非洲矿山是世界第三大未开发铁矿区。

  本网视点:对一天一个价的铁矿石,中国钢企如今的利润还不及银行储蓄。但国际铁矿石的巨头以及相关组织却对此没有过多表示。有业内人士认为,解决铁矿石问题的核心,是在于如何争取话语权,如何在铁矿石谈判中有更多的说话和发言的机会。众所周知,中国虽然是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但是,却在铁矿石谈判中,基本没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就意味着只能任人宰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拿巨额利润,而自己只能拿小额回报,甚至倒贴。

  民营企业争取铁矿石话语权

  日前,中国民营企业汉龙矿业对外宣布,其已于7月15日下午5时向澳大利亚上市企业、铁矿石勘探及发展商Sandance Resource有限责任公司(下称“SDL”)提出全资要约收购。据介绍,该收购价每股0.50澳元,收购总金额14.4亿澳元。在分析人士看来,此举是中国企业争取全球铁矿石市场定价权的表现之一。

  本网视点:或许是被压抑惯了,所以现在的我们太习惯通过一个事件去发掘它内在的意义,太期待一种“历史拐点”的出现。以铁矿石市场为例,年后一段时间,无论是国内的媒体、业内人士还是专家,都在纷纷唱空铁矿石价格,尤其是在淡水河谷最大的铁矿石运输船改到意大利后,国内似乎有庆祝之意,认为历史很快将重演,矿价有可能迎来大跌。但后来矿价不跌反涨,三大矿商的态度也越发强势。所以,除了学会用舆论来构建自己的“战场”外,实力、战术也是很重要的。

  中钢协:将大规模投资海外铁矿石开发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近日接受《ChinaDaily》采访时透露,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和铁矿石需求国,中国已经制定了一份大规模投资海外铁矿石开发的计划,以减少对铁矿石三巨头的依赖。他说,这项计划将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实施。

  本网视点:中国钢厂忍受三大矿山的压榨也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也曾经反抗过,争夺过,但是,结果还不是三大矿山的垄断地位更加牢固。我们谋求过铁矿石的话语权国内也出台过铁矿石指数,但是,迎来的是国际矿石指数“三足鼎立”局面的瓦解,变成“两者”世界。

  针对矿石价格国内也有不少媒体、钢厂、学者唱空矿石价格,希望迎来矿石拐点,但是,矿价不还是在7月份的消费淡季里照样反弹。前段时间,宝钢董事长徐乐江作出“全球铁矿石供不应求的格局已逐步进入尾声,铁矿石价格未来可能出现暴跌”的判断,而另一边淡水河谷的首席财务官卡瓦尔康蒂则表示,随着中国政府寻求在未来大规模建设保障房,预计中国铁矿石需求不会下降,而且铁矿石生产商很难开发新工程,这将导致供需失衡态势将持续六七年。

  国内有意识去争夺铁矿石的定价权还是值得高兴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毕竟,目前,想打破三大矿山的垄断地位真的不那么容易。无论是出台铁矿石指数还是国外大量开展矿石开采,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铁矿石高度垄断的局面。

  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作确定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日前获得通过。国家发改委有关方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方案,未来五年将推进十大重点工作,具体措施包括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适时扩大低碳试点内容和范围等。

  本网视点:7月19日召开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还要求各地抓紧完善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考核机制的完善,将大大提高地方政府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综合方案的敲定方便确定重点任务。而十大重点任务的确定有利于重要任务的落实。

  规划是美好的、目标是明确的、前景是诱人的,但是,节能减排的落实还不好说。对钢铁行业来说,节能减排是一个利好。但是,对钢铁产量的影响还要看后期的落实情况。或许没有去年的影响那么大,但是,还是相当可期的。

  钢材短期或有上升空间 持续上升动能不足

  从6月低开始的这波螺纹钢期价反弹的幅度已经超过5%,主力1110合约价格现在已经站至4900元/吨之上,逼近了自三月份以来构建的振荡区域的顶点附近。但螺纹钢期货总的成交及持仓量并未出现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成交总量呈现出萎缩的状态。国内供应继续维持高位,而保障性住房需求下半年可能启动,对于未来螺纹钢价格走势,市场分歧依旧较大。

  本网视点:虽是“淡季”,但需求略有回升,库存也处于相对低位,原料成本又处近几个月的高位,这些都助推国内建筑钢材价格短期内出现上涨。所以,尽管目前市场的资金面仍然偏紧,但在终端需求释放较为稳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钢厂价格也明显拉升的情况下,短期内国内现货钢价具有进一步上涨的动力。但市场尚不看好这种“动力”的持久性。不过,虽然目前国内钢市虽说有点“淡季不淡”的意味,但应该看到其背后的总体走势“并不有力”。

  三巨头垄断力日增 国内矿价逆势走高

  目前BDI连跌的情况,无疑意味着全球铁矿石市场整体正处于低迷时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铁矿石价格却在这样的环境下“逆势”走高。据最新数据显示,经过数周的价格上涨,目前市场价格处于高位运行,26日外盘63.5印粉外盘主流报价在182-184美金/干吨左右。

  本网视点:在全球铁矿石市场反应低迷的情况下,国内铁矿石价格却维持高位。即使是在我国钢铁市场处于消费淡季的7月份,铁矿石价格依旧不改上涨的态势。这应该归功于三大矿石巨头前段时间紧缩供货、并且多次利用矿石招标的方式“哄抬”矿企,还时不时的放言铁矿石供不应求的关系将持续至2015年、中国强劲的需求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动力。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国内对铁矿石较高的依存度是矿价走高的重要因素。此外,我们缺乏矿石定价权,很难在矿价上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我们有很大的需求,但是,也只能任由三大矿山的“剥削”。因此,不打断矿石的垄断局面,不挣得定价权,想要铁矿石价格下降只能是想想而已。

  发改委:部分企业减排作假

  为促进节能减排,去年起我国开始在各地推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予以财政补贴。但该政策刚起步一年就问题重重。昨日国家发改委披露,2010年申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存在节能量严重失实、技术改造不符合国家规定等多种问题。发改委要求各地迅速开展自查,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奖励资金的节能服务公司收回补贴资金,注销资格。

  本网视点:中央的决定、规划总是诱人的,但是,到地方政府执行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这般美好了。节能减排也不例外,对节能公司实施财政补贴的措施可谓是不错的方式,但是,政策实施中还是困难重重。骗取补贴的行为在很多行业中都有,例如,外贸中骗取出口退税。要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只有加强监督管理了。

  现在发现的还只是节能减排中出现的骗取财政补贴的行为,如果真的要查下去,可能问题还不止这一个呢?所以我们说,节能减排对钢铁业是一大利好,但是,影响程度要看后期的执行情况了。想象的总是美好的,但是,现实中可能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

  铁矿石定价指数国产化迫在眉睫

  曾经沸沸扬扬的铁矿石年度长协定价正逐步被更灵活的指数化定价所取代,铁矿石定价指数已成为新的争夺焦点。相对于已经成熟且被三大矿山所认可的国外指数,国内还没有推出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铁矿石价格指数。显然,及时推出反映国内铁矿石交易市场价格的指数已经迫在眉睫。

  本网视点:争夺铁矿石定价权、推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是非常好的想法,但是,如何争夺、如何推广、如何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国内也出台过好几个铁矿石指数,但是,都是“散兵作战”,力量微小,相对国际上成熟的价格指数显得那么幼稚,知名度更是很低,国际认可度几乎没有。不是我们不具备铁矿石定价权的能力,而是,我们不那么齐心协力、不遗余力的“奋斗”。作为国际上主要的铁矿石进口国,而在矿价上没有我们的声音,想想也有点悲哀。

  最近,国际上铁矿石市场低迷,而国内矿价还在上涨,这与三大矿山的垄断地位有关,他们能够利用紧缩供货、现货招标的方式“哄抬”矿价,而我们只能被迫接受高企的矿价。我们反抗是必要的,否则不称了,被别人奴役了嘛。习惯了被压迫,也要在压迫中站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才对。

  绿色信贷操作细则模糊 银行难“掌握”

  这只手或者拒绝为“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贷款,甚至从这些项目中把贷款抽回来;或者主动为低碳、绿色的项目送去急需的资金。影响这只大手的是已经超过4万条的环保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环保部门逐级传输,并最终送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各类银行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判断,决定为哪些项目提供贷款,哪些不提供贷款,以降低贷款风险。

  本网视点:理想是美好的,过程是艰辛的。对于绿色信贷来说,也是如此。为了不再“一刀切”,尽量使用市场手段来对市场进行调节,有关部门也是绞尽脑汁,想出多种方法。不过,由于系统庞大,类别众多,操作起来,肯定没有预想中简单。 对于钢材市场来说,绿色信贷的暂时“搁浅”,对市场来说,相对利好。

  力拓对华交易或将以人民币结算

  据《澳洲新快网》7月21日报道,澳洲矿业巨头力拓表示,公司计划在今年将其在中国的矿业设备购买量增加一倍,至10亿美元(约合9.4亿澳元),如此大笔的生意可能促使力拓以后与中国的交易以人民币计价。

  本网视点:力拓对华交易或将以人民币结算,首先笔者想到的是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人民币结算可以扩大到国外资源类产品,而且是中国高度依赖的外矿,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范围扩大。不过,以人民币结算的,只是力拓在中国购买的设备,而不是铁矿石,所以,这种表态只能说明力拓有心修复和中国的关系,似乎在布局。

  矿价上涨或影响下游行业景气度回升

  一直以来,国内钢价与矿价呈现互相推涨局面。铁矿石逆势上涨或许会加重矿价未来上涨预期,铁矿石价格若持续上涨,将会推动钢铁产品价格的上涨。钢铁产业同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很高,产品应用广泛,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

  本网视点:矿价上涨或许成为支撑钢价上行的一个主要动力,但是,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也将间接影响钢铁下游行业的发展。由于紧缩的财政政策影响、国外内需求萎缩、相关优惠政策的退出,今年上半年钢铁的下游行业——汽车、机械等行业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如果矿价继续上涨,带动钢材加上上涨,从而也会增加汽车、机械等行业的运行成本。

  前段时间,国内行业人士及机构都在唱空矿价,但是,现在来看,唱空者可能不这么乐观了。不仅国际三大矿山及机构在唱多铁矿石市场,国内的机构也转向看好铁矿石市场了。也许我们一直都明白,在铁矿石高度垄断的时候,希望矿价出现拐点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们之所以唱空,可能也是想利用舆论挣得矿价有所将跌吧,毕竟舆论手段不能只是矿山唱多矿价的工具。

  保障房建设开工高峰难以提振钢价

  在国内终端消费增长缓慢及出口不振的情况下,近段时间国内钢厂对铁矿石的采购意愿有所减弱。截至本周一,港口铁矿石库存达9568万吨的高位。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国内粗钢产量也达到了35054万吨,同比增长9.6%。三季度,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将迎来开工高峰,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利好也很难大幅提振钢材消费。

  中钢协:预计将很快推出铁矿石指数

  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近日称,该协会已研究出一个铁矿石指数的公式,并预计将很快推出该指数。李新创表示,该指数将以进口价格和国內產量为基础进行编制。

  本网视点:铁矿石价格由原来的长协定价变成更加灵活的定价方式,长短期定价似乎已定,接下来,铁矿石指数成为了市场争夺的焦点。相比国际上的被三大矿山认可的矿石指数,国内推出的一些指数显得那么的弱小、认可度更是不高。我们不仅仅要再次推出铁矿石指数,而是我们需要集合力量提高我们的矿石指数的知名度及认可度。即使我们推出来很多指数,但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甚至在国内都不能推广,也只能是默默无闻的指数而已。

  供需形势明显转好 钢价仍将维持强势

  正如先前我们的判断,7月份建筑钢材需求淡季不淡。保障房建设进度加快,工信部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以及近期浙江与江苏部分地区限电等因素,推动螺纹钢价仍将维持强势。

  本网视点:层层因素叠加,最重要的是保障房建设速度加快,刺激钢价“淡季不淡”,保持了相对的强势。不过,近期受外围环境(欧债和美债)的影响,7月以来一路看涨的钢价在月底有所回落,部分钢材价格向下调整。另外,月底将至,市场上回款压力逐渐显露,近期以来市场成交转向低迷,商家降价出货的意愿加强,市场部分钢价开始出现下滑势态。

  铁矿石国外收购远水难解近渴

  日前,中国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世界第三大未开发铁矿区” 四川汉龙矿业向澳大利亚上市企业、铁矿石勘探及发展商Sundance资源公司(简称“SDL”)伸出“橄榄枝”,提出以14.4亿澳元的总额进行全资要约收购,这无疑给国内节节攀高的铁矿石价格带来“一线希望”。但业内专家表示,由于国外大部分项目尚未投产,国外丰富矿产资源的“远水”暂时难解国内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近渴”。

  本网视点:或许等待我们海外收购的矿山开始产出铁矿石的时候,铁矿石市场已经“供大于求”。除了中国开始“强攻”海外资源收购外,现有的三大矿山也在加大铁矿石产能的提高,趁这几年铁矿石的“好年景”多赚点钱。另外,十二五正处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在目前国内通胀加剧,经济高速增长,外围受困的情况下,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不仅要加快速度,而且也要注意实际淘汰的结果。如果此工作加快落实的话,“中国需求”或许不会再那么强劲。

  商务部:钢材价格连涨两周 后期空间有限

  中国商务部27日商务预报,受原料铁矿石价格走高、重点钢厂上调出厂报价、市场库存下降等因素影响,上周(7月18日至24日)国內钢材价格比前一周(下同)上涨0.4%,连续两周小幅上涨。其中建筑钢材价格涨幅居前,Φ6.5mm高速线材、Φ12mm螺纹钢分別上涨0.9%和0.5%。

  本网视点:进入三季度,钢材市场并没有出现季节性低迷的局面,相反,钢价连涨两周。究其原因,保障房建设进度加快以及地产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是需求持续维持高位的主要推手。同时,工信部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以及近期浙江与江苏部分地区限电等因素对钢材市场也产生了一些利多影响。

  但是,钢材市场在淡季上演不淡的行情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现在还不好断定。随着高温多雨天气的到来,各地工程施工、钢材运输都将会受到影响。紧缩的财政政策还会继续,这也会加紧钢贸商采购的积极性;保障房项目到底多大程度上拉动钢材需求还不好断定;钢铁产量居高不下等等,这些将限制钢价上行空间。而铁矿石高涨、需求有所好转、库存下降等将支撑钢价上涨。因此,利多利空消息交织,上涨动能或许没有那么强劲,但下跌空间有限。

  河北钢铁7月下旬建筑钢材价格持平

  以产能计国内最大钢企河北钢铁集团7月28日出台7月下旬产品订货价格,在7月11日河北钢铁集团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息的基础上,大部分产品价格持平。

  淡季不淡 沪钢有望振荡上行

  整体来看,随着通胀形势的缓解,下半年宏观环境将会有所好转,而建筑钢材本身的供需状况也将得到持续改善。一方面,保障房建设的强力推进使建筑钢材的消费持续放量,当前市场已经显现出淡季不淡的态势,随着金九银十消费旺季的来临,建筑钢材的消费将更为旺盛;另一方面,钢材产量却难有较大增长。随着供需状况的好转,沪钢有望振荡向上,冲击年初高点也不无可能。

  中钢协:7月中旬粗钢日产量旬环比微降0.2%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旬报显示,7月中旬重点企业粗钢日产量162.3万吨,旬环比下降0.2%;全国估算值为194.99万吨,旬环比下降0.26%。本月累计全国日产粗钢195.3万吨。

  本网视点:7月上旬76家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62.7万吨,较上一旬减产3.8%。而中旬延续上旬的态势,产量继续下降。在6月份国内粗钢日均产量创下接近200万吨的历史新高之后,7月份随着全国用电高峰的到来,粗钢产量略有回落符合市场预期。但是,全国粗钢产量仍保持在190万吨以上,表明钢厂产能释放仍处在高位。如果粗钢产量持续维持在高位,国内供应对市场形成的压力将会逐步显现。

  国内矿企联合铁矿出厂价上调

  今日国内大型矿选企业联合上调铁精粉出厂价格,上调幅度为每吨25-30元。分析师认为,前期钢市持续上涨,此次大矿企调价属于补涨。但据商务部数据显示,钢价上涨增速远不及矿产品原料。

  数据显示,28日国内大型矿选企业联合上调铁精粉出厂价格,每吨整体上调25-30元。其中邯邢矿业上调铁精粉出厂价格25元/吨,66%碱粉干基不含税出厂价格执行1305元/吨。山东大矿调整精粉出厂价,65%酸干含税价1440-1460元/吨,64%碱粉价1450-1470元/吨,上调幅度为每吨30元。

  本网视点:都是“见风涨”,既然钢价涨了,矿商肯定不会“无动于衷”。不过,随着矿价的上调,钢价的成本支撑作用加强,再加上保障房建设进程加快,媒体所通报的各地建设数据也非常亮丽,近期钢价或再小幅冲高。

  需求释放钢价仍有涨升空间

  从基本面出发我们依然持一个相对乐观的观点,主要是基于保障性住房开工进度有可能继续加快,未来存在继续超预期的可能,并且坚挺的原材料价格也将对钢价产生支撑作用。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未来一些负面因素,主要是供给方面的,未来2—3个月内建筑用钢产量有可能依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

  本网视点:近期受保障房建设提速、原材料成本坚挺的影响,钢价近期表现不凡。今日螺纹开4945,螺纹跳空高开。从基本面来看,现货市场价格及原料基本稳定,并没有太大变化。目前螺纹钢库存相对较低,比去年同期低18%,且库存相对集中在大户手中,若经销商补库需求则可能推动短期价格上行。技术上,螺纹钢保持震荡上行趋势。

  上半年钢材出口同比增长3.2%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钢材2433万吨,同比增长3.2%。其中棒材338万吨,增长21.4%;线材84万吨,增长4.1%;板材1368万吨,下降4.6%;型材122万吨,下降12.8%。

  本网视点: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是影响我国钢材出口的主要因素。7月25日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钢材429万吨,环比减少47万吨,下降11.0%。虽然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增长3.2%,但是,受制于国际钢材市场疲软的局面,预计7、8月份我国钢材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中钢协:下半年钢铁行业将面临更大困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7月29日表示,今年下半年国内钢铁行业将面临更大困难。朱继民是在中钢协四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指出,下半年除建筑钢材需求增长显著外,生产用板带材市场难有起色;因此,下半年钢铁产量增速将可能放缓。

  本网视点:建筑、家电和机械三大行业钢材用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77.3%,其中建筑行业的用量占到总用量的58%左右。因此,国内房地产投资和开发的力度直接决定着钢材的总体需求水平。由于楼市调控持续不断,导致商品房开工减少,因此,下半年钢材市场主要看保障房项目的“脸色”了。据预计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能够带动6000万吨的钢材需求量,约占钢材表观消费量的6%。而6000万吨钢材需求相比接近7亿吨的粗钢年产量来说,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比例。这也意味着大家盼望已久的保障房项目对钢市的带动作用可能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大。

  而家电、工程机械、汽车增速预计下半年也难有大的改观,因此,整体来看,下半年值得期待的也只有保障房及水利项目了。而产量方面,粗钢产量即使在下半年增速放缓,但是,产量也不会大幅缩减,高位运行还将是常态。供求矛盾还将成为钢市的主要问题。

上一篇:高耗能用电增一成 倒逼能源价改

下一篇:国际要闻一周回顾(7.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