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太原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太原分站 >> 本地资讯 >> 政策微调意在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政策微调意在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豫言 2011年11月09日 11:40:18 打印

导读: “适时”、“预调”讲究的是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可能发生危机的未雨绸缪;“适度”、“微调”讲究的是调控政策的把握力度,它不是对“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根本转向,不是总体、全部的调整,而是小幅慢跑。

  “适度”、“微调”讲究调控政策的把握力度,不是财政和货币政策根本转向。因此,没有将房地产调控纳入“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范畴,而是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将重心放在结构性减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搞活实体经济等方面,这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万分必要。

  长期以来,我们都说宏观调控政策要相机抉择,需要依据经济运行的阶段特征以及政策效果来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在几个目标间权衡取舍。在当前内外复杂多变的情况之下,笔者以为,调控政策尤其需要未雨绸缪,及时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如果以去年 4月国务院为应对房价增速过快的局面而推出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为标志,本轮紧缩政策已持续一年半多了。期间,为应对不断攀高的通胀形势,不仅将宏观调控优先目标从应对金融危机时的“保增长”转为“控通胀”,而且在调控工具选择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利率、准备金率、汇率“三率齐发”收紧流动性;采取限购等行政措施抑制越来越大的房地产泡沫;采取约谈、限价等行政措施防止不同行业一轮接一轮的涨价浪潮。可以说,为了遏制住通胀这只猛虎,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尽管过程遭到诸多非议,但结果还是不错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7月CPI同比涨幅达到年内最高点6.5%后,8、9月CPI同比上涨幅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看10月的监测数据,粮油肉蛋、蔬菜价格自国庆假日后持续回落,房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已拉开降价帷幕;再加上翘尾因素降低,10月CPI同比涨幅比9月明显回落几无悬念,今年最后两个月的CPI同比涨幅应能控制在5.0%以下。尽管CPI仍处高位,但趋势下行是不争的现实,“控通胀”取得阶段性成果。

  不过,与此同时,“保增长”的压力变得紧迫起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9.5%,三季度9.1%。在美、欧陷入“双债泥潭”痛苦挣扎、全球经济复苏每况愈下的背景下,能取得如此高的经济增速实属不易,而且从现有数据可以推算,只有当四季度GDP增速低于7.8%,才会导致全年经济增速低于9%,显然这是极小概率事件。因此,全年GDP增长维持在9%以上可以说基本无忧。那些认为我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论据是不成立的。

  但不能不看到,亮丽经济数据后面隐含着内忧外患。

  首先,与上半年经济平稳下滑不同的是,受紧缩政策、高通胀抑制经济活力、外围经济日趋恶化等因素影响,三季度下滑速率在加快。从三大需求看,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显著放缓。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仅11.3%,明显低于近10年来的平均水平。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速20.6%,比二季度同比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贸易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从近期媒体报道的一些信息判断,我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仍面临寒风阵阵。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从严从紧的楼市调控政策,让地方政府“钱袋子”日趋吃紧,地方债务风险逐渐凸显。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铁路投资受银根收紧以及温州“7·23”动车事故的影响大大缩水,个别工程项目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

  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复苏仍十分乏力,就业增长依旧疲软,欧洲债务危机则已从政府层面扩展到银行层面——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被调降,比利时的Aa1主权信用评级也摇摇欲坠;在穆迪集中下调了英葡两国共21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标准普尔和惠誉下调了西班牙金融机构评级之后,法国兴业银行和农业信贷银行信贷评级也被下调,巴黎银行被列入了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IMF、高盛、惠誉等国际机构随之纷纷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投资者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加剧。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以笔者之见,“适时”、“预调”讲究的是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可能发生危机的未雨绸缪;“适度”、“微调”讲究的是调控政策的把握力度,它不是对“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根本转向,不是总体、全部的调整,而是小幅慢跑。

  宏观经济运行是一个内在系统,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而宏观调控政策是一个外在的系统,两者合在一起如果想发挥效应就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和适应,过早的结合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导致不适应,而过快的分开会改变经济运行原先已有的运行轨迹,因此,宏观调控政策需要保持连续性和整体稳定性,才能使政策对经济发生更大的效应。而政策短期内根本转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已有前车之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两防”、“一保一控”短期内转化为“保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变成“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保住了增长,但也付出了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偏高、最终消费率受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而不断下降、地方政府直接和隐性负债过高、货币流动性不断增强、房地产资产泡沫不断积累、通胀形势日益严峻的代价。特别是房地产调控由于政策急转而功亏一篑。可以说,今天面临的通胀压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年过于充裕的流动性造成的。

  此次决策部门吸取了前车之鉴,没有将房地产调控纳入“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范畴里,而是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将重心放在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增加民众收入,促进消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搞活实体经济等方面。这种“微调”,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万分必要。

上一篇:淡水河谷:铁矿石价格趋于平稳

下一篇:房价下跌不是楼市调控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