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澳大利亚女总理吉拉德访华,带来澳史上最大规模的商业访华团,包括必和必拓、力拓等矿业高管。4月26日,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北京签署五个合作文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吉拉德共同出席了文件签署仪式,外界称其收货颇丰。但合作文件表明,澳总理杰拉德的此次访华,无关乎铁矿石生意。
为期三天的澳大利亚女总理吉拉德访华,带来澳史上最大规模的商业访华团,包括必和必拓、力拓等矿业高管。4月26日,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北京签署五个合作文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吉拉德共同出席了文件签署仪式,外界称其收货颇丰。但合作文件表明,澳总理杰拉德的此次访华,无关乎铁矿石生意。
文件中确实包含了铁矿石内容,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关于卡拉拉铁矿石项目的融资框架协议,这是继去年该银行向卡拉拉贷款12亿美元之后,再次提供资金,消息称此次融资额3.36亿美元,但国开行签署的铁矿石融资协议不过是自家生意。
卡拉拉项目的持有者是央企鞍钢集团。通过直接、间接持股,鞍钢占到卡拉拉矿业公司股权67.95%。另外,虽然卡拉拉铁矿石项目没有达产,但已和中钢集团签署了铁矿石购销协议。一个由中国企业控股运营的项目,即便澳总理不来,银行照样会痛快地给予资金支持,看来,这次把它签到协议中,最多做的是表面文章。另外,附带一句,卡拉拉项目鞍钢花了不少心血,可以追溯到2006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铁矿石品位整体不高,在30%到40%之间。
再具体看看这五个文件,遍及科技、服务贸易、海关合作、旅游等内容,多是政府部门间的谅解备忘录。除了自家生意的卡拉拉项目,尚不能看出有进一步合作的能源资源项目,如此一来,26日的“中国—澳大利亚经济贸易合作论坛”,更像务虚,而非务实。双方企业关系颇为微妙,必和必拓、力拓待价而沽,中国企业在努力寻找其他矿源,貌合而神离,这也注定了双方企业在这次论坛上的鸡同鸭讲,毫不搭调。
是中澳企业没有合作机会么?当然不是,其实两国企业有着相当强的依存关系,铁矿石更是大生意。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超过6亿吨,金额将近800亿美元,其中42%的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简单估算后,铁矿石贸易已经占到了澳大利亚对华出口总额的一半,中国是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
不是中国企业不想参与澳洲矿石企业,但这样的事情越来越难,两拓并不想让中国企业介入铁矿石业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两拓都能搞定,很难啃的骨头,自己吞不下去,就会丢给中国企业,比如世界级的大铁矿——几内亚西芒杜铁矿。
西芒杜铁矿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投入,需要建立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通过拉中铝入伙,力拓改善了与几内亚的政府关系,保住了西芒杜矿区部分矿权。其实,若无中铝,竞争对手淡水河谷在取得西芒杜铁矿南部Zogota铁矿以及铁矿北1号和2号项目后,会一并将力拓彻底赶出西芒杜矿区。
问题是中国企业总是急急的迎上去,为力拓保驾护航,中铝得到了什么,提供资金,甚至搭进去了政府斡旋。其实得到的是注资义务,在三到五年内,分期投入共计13.5亿美元,通过注资和力拓的合资公司,取得力拓几内亚西芒杜矿山44.65%股权。
而事情比想象中的复杂,中铝注资的是中铝力拓的合资公司,而非西芒杜铁矿。中铝只不过是间接持股铁矿项目,这样项目的实际运营方仅有力拓。4月27日,中国铝业公布消息,力拓与几内亚政府签订和解协议,几内亚政府未来20年有权逐步获得该项目最高达35%的股权,其中15%无须支付代价。这样,力拓请客外加送礼,中铝的未来能够持有的西芒杜项目股权大打折扣,若几内亚政府行权,持有铁矿石股权最终将降至30%。
这次融资的卡拉拉项目,给我国企业开拓矿源提供一个范例。富矿资源基本被国际铁矿巨头瓜分,现有项目要么排斥外人进入,要么将付出超出寻常的“成本”,鞍钢选择不成熟的矿山,从探矿环节就开始合作,虽有一定风险,却能大大降低进入成本,另外,在合作中也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对比中铝在力拓合资公司的地位,就理解了鞍钢为什么会坚持四五年时间,开发一个品位不高的项目,现在终算修成正果。
另外,尽管现在矿石价格很高,但中国企业还是要积极出海寻矿。宝钢集团董事长在26日的中澳论坛上表示,全球铁矿石供不应求的现状已逐步进入尾声,未来需求供应将逆转,铁矿石价格将出现暴跌。
但问题是,这个未来有多远?三年,五年,还是十年。笔者认为,短时期内矿价暴跌不现实,只能是供求市场的短期波动;十年,要遇到金融危机才能出现。未来矿石市场需求仍将大于供给,原因很简单,中国钢铁需求增长还没有大幅放缓,另一个人口超过12亿“超级大国”印度,已经踏上了工业化门槛。
2010年,印度的人均GDP1300美元,这正是钢材消费迅猛增加的起步阶段,印度2010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8.2%,未来五年年均增长有望保持在9%以上。
回顾中国钢材生产消费增长历程,印度的后期钢材消费能力让我们倍感压力。2003年我国人均迈上1000美元,人均粗钢产量172公斤,开启了钢铁产量增量迅猛阶段,2010年,我国的人均产量在450公斤左右,7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与此同时,我国的粗钢产量也由2亿吨跃升至6亿吨。
相信印度的工业化,将重新复制我国钢材消费强度,这种生命力已经有所体现,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2009年,全球钢铁产量回落,大国中只有两国国家产量快速回升,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
目前,印度每年出口1亿吨铁矿石,作为重要的矿石供应地,是我国钢企采购现货矿的主要来源。但印度对矿石需求,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印度今年1月的铁矿石出口量同比减少24%,自身需求的膨胀,未来印度铁矿石必定自给不足,由主要铁矿石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这将加剧国际市场铁矿石垄断程度,我国钢企怎敢放松,未雨绸缪,要及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