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太原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太原分站 >> 本地资讯 >> 三晋第一炼铁人赵铁卿

三晋第一炼铁人赵铁卿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管理员 2011年12月09日 11:07:49 打印

  铁与煤并肩,支撑着山西经济半壁山河。然而它又与煤不同,它是经冶炼之后的一种产品。矿石不炼,乃是一块死宝。

  机械炼铁何其之难,多少年都是土法炼铁。

  1917年,阳泉保晋铁厂的建设,开创了山西现代化炼铁的先河,推动了山西民族冶金工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冶金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谁懂炼铁?保晋矿务总公司总经理崔廷献想起了留英国南威尔斯大学专攻冶金的赵铁卿,于是,召开第三次股东会议,决定让赵铁卿担任厂长兼总技师。他一干20年,为保晋铁厂,为阳泉人民,为山西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赵铁卿走马上任,选厂址,搞规划,搞设计样样得心应手。厂址就定在桃河北岸,平潭垴村的东南端,厂名定为保晋公司阳泉铁厂,简称保晋铁厂。翌年6月,厂正门建成,门楣上镌刻着保晋公司经理崔廷献手书的“保晋铁厂”四个大字和“一脉薪传光焰不息,十分火候功夫纯青”的楹联。

  当时国内尚无炼铁设备。赵铁卿三赴日本进行考察,并通过在日华商牛汉卿的关系,以30万银元购回58立方米高炉设备,包括3座贝氏热风炉、3台立式锅炉、1部30马力送风机和全部耐火砖等。1919年,机器设备运回阳泉并安装完毕,到1921年底,高炉建筑全部竣工。

  令人思料不及的是,欲要点火投产时,生铁市场却发生了变化。投吧,产出的铁没人买,不投吧,有的股东不理解,他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推迟投产,并报告股东会。

  为了维持企业生计,保晋铁厂实施了一条以土铁生产、土铁制品及机器业务等经营方针,同时还开展了机械修理业务,从制作简单的机械零件发展到锅炉、汽机、水泵、花机、布机、高车等大部件的修理、零件复制、设备安装等成套工艺技术,使企业渡过了难关。

  八年的苦心经营,八年的焦虑等待,1926年生铁市场终于好转。赵铁卿抓住机遇,果断决定,开炉点火。8月1日这天,第一炉铁水顺利产出,保晋上下一片欢腾,桃河两岸竟显生机。他们用这3吨铁水铸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大鼎,并铸上建厂时间、发展概况等文字,以纪念这段艰难的历程。

  从此,保晋铁厂成为与汉阳、本溪铁厂 齐名的中国三大钢铁基地。

  1929年,保晋铁厂产量突破了5000吨大关。1932年,他们又扩大了翻砂厂,增设了化铁炉、砂心房、烤芯窑,专门铸造各式铁管、器皿等。1936年?熏又购回250马力的汽风机一台,动工兴建了第二座高炉。到1937年,保晋铁厂的主要机械设施有20吨熔矿炉1座,30吨熔炉基础1座,浦德林热风炉4部,烧窑6座;旋床、刨床、铣床、铡床、钻床30余台件;75千瓦、60千瓦、28千瓦、3.6千瓦发电机各1部;100马力、150马力锅炉各1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冶铁、铸造、机械维修为一体的中型钢铁企业。

  赵铁卿不仅懂技术,而且会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他借鉴资本主义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机构上实行了“废股兴课”的改革,将原来的“两大课六小股”改为熔化课、工程课、化验课等11课,精简了多余人员。并在天津、北平和西安设立了办事机构,拓宽了业务范围,让产品销售拓展到省外。

  他善于选拔和发现人材,推荐和他一起留学英国专攻冶金的同学张益卿(五台县人)任副厂长。管技术的、管化验的、管地质的全是留学生或大学生。留日学生宁武人南卿云不仅懂日语还懂德语,选当秘书。这些高学历人材为保晋铁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积极倡导,推行民主管理。在保晋公司召开的一次股东大会上,他向阎锡山建议,要学习西方的无记名投票选举方式选举总经理。

  请看《保晋风云》一书中他与阎锡山的一段对话。

  赵铁卿:“我有个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在我们中国选举的时候,往往是举拳头通过。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学习一下西方国家的选举方式,采取无记名投票的选举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体现民意的公正性”。

  阎锡山:“那也好,西洋的东西,好的地方,我们就学,不好的地方,我们就不学。既然有人提出采用洋办法,那就试一试。……赵铁卿,那无记名投票的选举是个什么办法?”

  赵铁卿:“每个人发一张纸,你要选举谁,你就写上谁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不写。然后投到箱子里,再进行统计。”

  阎锡山:“好呀,那就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吧。”

  好胆大的赵铁卿,你懂得冶金,你懂阎锡山的用人之道吗?

  赵铁卿也是阎锡山信任的冶金专家。1932年1月,阎锡山决定筹备西北实业公司,6月成立了炼钢编纂委员会?穴以下简称炼钢筹委会?雪,抽调曾留学欧美和日本的冶金技术专家担任委员,赵铁卿为执行委员之一。阎锡山特将筹委会办公处设在省政府前院东楼办公,每周亲自主持两次会议,讨论研究建厂的规模、资金、厂址、设备等问题?熏 开始建设太原铁厂(太钢的前身)。

  风云变幻,世事难料。正当保晋铁厂,产量稳定,效益大增之时,日寇侵占了阳泉。鬼子们要掠夺阳泉的煤,阳泉的铁,保晋铁厂便沦为“军管理山西第三工厂”。

  赵铁卿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他有铁无枪,有枪又能怎么呢?国都破了,铁厂还能保住吗?他思虑过多,悲愤至极,眼病一下子发作。

  他决不为日寇当走狗,借口治病,离开了铁厂,离开了阳泉,移居到北平。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阎锡山又想起了他,请他出山,委任为厂长。多年与阎锡山打交道,他看懂了阎锡山,感觉跟着他再干下去,与国与家决无益处,便借口治病,一直没有赴任。

  九十多年过去了,阳泉人民没有忘记他。

  当你走进阳泉保晋文化园时,你会看到阳泉人民为赵铁卿铸的铜像。座基上清楚地写着“赵铁卿,山西宁武人, 留学英国,专攻冶金。民国五年任保晋铁厂厂长兼总技师,征地建厂,购置设备,改革管理,开拓市场,厂业日臻繁荣。”

  《阳泉市志》人物一章中用1000多字,介绍了他的事迹。

  《阳泉史话》一书中称他为民营企业家。

  初知赵铁卿,缘于读作家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一书,书中主人翁赵黛莉也是宁武县城人。黛莉之父赵廷雅与其叔父赵铁卿,同时就读清末山西大学堂西斋,同为山西官派留英学生。前者为伦敦大学,后者为南威尔斯大学专攻冶金。

  我将这些讲给忻州资深煤炭专家田振国和多年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张德厚时,二人顿感惊讶,“宁武人,三晋第一炼铁人”,于是,三人相约,专赴阳泉,走进了保晋文化园。

  阳泉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工委王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听说是赵铁卿家乡来的客人,他要我们看个够。他找到“保晋铁厂纪念馆” 的梁馆长,为我们大开了方便之门。

  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一组组数字,让人心潮起伏,感慨良多。赵铁卿西装革履,一身帅气,为保晋铁厂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又托阳泉煤监局副局长李云峰借来了一套沉甸甸的《阳泉市志》。

  我又回到宁武,见到了赵铁卿三哥的孙子,85岁的赵瑾老人,听他讲了许多许多。

  赵铁卿,名铮,1880年出生于宁武县城有名的九进院。这是一个宁武人无人不晓的大院。清末民国初年,这里曾经走出了几位山西学界、军界有影响的人物,然而,对于赵铁卿,宁武人可是知者甚少。也许是因其学成后,长期在太原、北京、阳泉工作的缘故吧。

  清末的留英学生,朝廷也十分重视。赵铁卿一行山西学子,行前到北京向光绪皇帝行了大礼,由学部派人护送到上海口岸,乘船前往英国。

  学成回国后,赵铁卿被留在北京北洋军阀政府中任工商部技正,他想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自己的国家。他建议开办现代炼铁厂,并做出了建厂计划。

  然,军阀混战,壮志难酬。

  1916年,阎锡山请他出任山西工业专科学校校长,他回到了山西。

  赵铁卿是山西著名的爱国人士。新中国成立后,他为省参议会议员,山西省政协委员,1960年病故,终年80岁。

  翻着,翻着,我又在一个资料上看到,赵铁卿在太原的家就是新民二条10号院,解放后献给了国家,太原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合院的前后套院占地400余平方米,房子采用英国的取暖方式,高洋铁炉加空心大墙,房屋冬暖夏凉,家中的地窖(地洞)在储粮的同时又可防战乱,宅院四周的排水系统又单独形成体系,在民宅中堪称一绝。

  赵铁卿还是一名书法家。太原同诚信绸缎庄、太原同仁堂药店的匾额就是他的墨迹。他留下的中堂书法作品至今还有书店在网上迫卖。

  赵铁卿,三晋第一炼铁人,他是阳泉人民的功臣,也是宁武人民的骄傲。

上一篇:山西十亿元帮扶电企增千万吨重点合同电煤供应

下一篇:冷眼看钢市 无论涨与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