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各地引水抗旱保春浇
针对当前严重的旱情,我省各地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全力以赴抗旱保春浇。
记者:这里是忻州市滹沱河灌区的进水闸,针对今春旱情严重的实际,滹沱河管理局及早动手破冰开闸,抗旱春浇。
忻州市滹沱河灌区界河铺进水闸管理人员:因为今年气候比较干旱,局里要求我们提前放水开闸,我们在正月初六就开始破冰刨闸,初七早上八点正式放水。
为适应抗旱需求,滹沱河灌区技术人员变坐着等要水为走出去送水,及时深入田间地头掌握基层用水动向,指导农民平田整地,变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目前,滹沱河灌区每天供水26万立方米,可浇地900亩。
记者:我现在是在孝义市大孝堡乡的北桥头村,今天一大早,水利水保局的工作人员还是来到了这里指导农民春浇。
水利水保局工作人员:这沿上有些虚,要拍实,一走水就流的慢了。
从去年10月份以来的大旱,使孝义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0.7万亩,从正月初六起,孝义市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源开始大规模春浇。
北桥头村党支部书记李炳义:浇了三天了,再有十来天全村3200亩地就浇完了。
与此同时,孝义市财政拨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全力抗旱,保吃水、保春浇、保春播。
孝义市水利水保局局长郭锡涌:孝义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主要用于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灌区设备改造维修、春浇施肥补助。
由于动手早、资金到位,到目前,孝义市已完成春浇20000多亩。
河津:三级干部包片蹲点抓抗旱
“18眼机井全部开动,七天七夜换人不停机,全村3000亩小麦浇了一遍水……”2月12日,在汾河滩机井蹲点的河津市黄村党支部书记王林廷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天旱少雨,旱情持续发展,河津市委、市政府及早动手,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市四套班子领导包乡、乡包村、村包井,层层落实责任。河津市三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看苗情、查旱情,了解抗旱工作,现场解决抗旱资金、设施等问题,加快抗旱进度。职能部门同心合力投入抗旱工作中,水利部门对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给农民推广抗旱新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各乡镇组织维修人员,包机井、包设施,确保正常运行:禹门口黄河提水工程管理局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积极落实水价优惠政策,降低水价,减轻农民负担:小梁扬水工程管理处,扩大灌溉面积,满足农民需要。
目前,全市已开动水利设施机井1429眼,小型泵站2处,大中型电灌站3处,全力投入抗旱工作中。 (杨志俊)
陵川:抗旱服务队送水到村户
持续旱情使陵川县3万余人出现暂时饮水困难,8000余亩冬小麦因旱受损严重。面对旱情,陵川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满足人畜饮水供应,对偏远缺水村,由县抗旱服务队组织车辆送水到村,对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则送水入户,优先保证群众生活用水。
该县对供水管渠进行了全面检修,对管网覆盖不到的地方,采取增设临时抗旱供水点的方法,为群众集中供水。同时还分派技术员下乡,充分利用有效水源,积极推广滴灌、微灌、地膜覆盖等抗旱节水技术,最大限度保证现有墒情:采取移动喷灌和管道灌溉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增加冬小麦浇地面积。(记者 李全宏 通讯员 马陵丽)
引水保春浇 科技助农促丰收
针对目前干旱少雨的天气条件,连日来,我省各地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一起抗旱保苗,把科技和政策送到农民身边。
记者:这里是临汾市洪洞县永乐村农民席师傅家的一块麦田地,随着立春后气温的回升,小麦到了苗情转化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几天洪洞县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抗旱保苗,浇好小麦返青的头道水。
目前,洪洞县已经启动了1000多台机井电灌投入春浇,并准备了100多台流动泵和100多万元的抗旱物资,确保每一户农民的麦田浇得起、浇得好。
记者:我现在是在屯留县坪村李仁宝家的蔬菜大棚里,春节一过,长治市市县两级科技部门的技术人员就来到这里为他们送知识、送技术,并现场为他们解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近期天旱少雨,李仁宝生怕自己的蔬菜长不好,便多次增加湿度,没想到大棚菜却出现了问题,下乡技术人员得知后第一时间来到了他的大棚里。
春节上班后,长治市县两级农技人员已经全部进村蹲点,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
记者:这里是忻州市忻府区北合索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春节刚过,忻州市农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就来到这里,给菜农们送政策、送服务。
据了解,今年忻州市县财政将拿出3亿元以上对高效农业进行补贴,菜农每新建一座温室大棚不仅可以得到5000元的补贴,而且还可享受2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
省农科院300多名科技人员赴小麦产区指导抗旱保苗
2月14日,省农科院和科技厅组织300多名科技人员分赴我省各小麦主产区,指导农民抗旱保苗。
针对目前旱情持续发展和蔓延情况,专家建议,要根据小麦苗情、旱情区别不同地区的麦田,因地制宜,因苗制宜,分类管理,科学抗旱。水地冬麦区以浇水为主,趁墒追肥为重点,采取措施前移,并防早春冻害。旱地冬麦区要镇压划锄,顶凌耙耱,提墒保墒,实现返青期促根系、增分蘖,以确保我省小麦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