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穆迪称3.5万亿贷款或成地方债漏网之鱼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昨日则称,审计署关于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规模的数据可能少报了3.5万亿元,并且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而按照央行上月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下称《报告》),截至2010年年末,平台贷款规模的上限为14.4万亿元左右。
本网视点:穆迪这是典型的“灯下黑”,他可以去问问奥巴马,美国银行的坏账率有多高,600万亿美元!自己的600万亿美元的坏账率不说,倒“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善良地提醒大家,“地方债务规模低估5400亿美元 威胁银行业信用”,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说实话,国内的问题,我们肯定都知道,但是,从国际资本到国外投行,再到国际著名的做空大师,轮番上阵唱空中国经济、中国银行、中国房地产,其意欲何为?穿着袍子的不一定是牧师,“善意提醒”的也不一定是好人。
下半年物价涨幅有望回落
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五(15日)公布第二季度及6月份主要经济数据,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莫过于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6月份CPI数据。机构普遍表示,受翘尾因素进一步加大以及猪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6月CPI同比涨幅在6.1%到6.5%的区间。但专家表示,目前物价上涨势头趋稳,下半年物价涨幅有望回落。
本网视点:目前,我国最突出矛盾是物价高位运行,通胀预期压力增大。之前,发改委也曾表示,6月份CPI创新高已无悬念。因此,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仍然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从多次调控效果来看,显然央行货币政策正面临着两难的考验,一方面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报50.9%,创28个月来最低,显示经济增长活力或面临减退。另一方面,2011年5月份我国CPI涨幅达到了5.5%的历史高点,6月份CPI破6几乎已成定局。通胀这只放出来的“老虎”不太容易“回笼”。
WTO裁定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
记者从世界贸易组织(WTO)网站获悉,WTO争端解决机构于当地时间5日向WTO成员国散发了关于欧盟和美国诉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一案的专家组报告,报告称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规定。专家称,这份裁定无疑对中国原材料出口政策是个巨大的挑战。虽然这次的案件中不涉及稀土产品,但这次欧美国家“投石问路”的举动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将下一个目标锁定稀土。
本网视点:所以王法是掌权者——王家的王法,还不是所有参与者的民法。欧盟可以以环保的名义向各国航空征收 碳排放税;美国可以以环保的名义减少某些资源的开采。这些曾被高高举起的名义大旗,轮不到中国是旗手。
整顿关闭一些非法的、小型的稀土开采企业,整合成几家比较大的、符合国家利益的民营稀土开采企业,以环境保护和开采能力不足为由,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
CPI居高不下引发加息猜想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今年第二季度例会近日召开,会议强调,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而国家统计局近期将公布上半年及6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业内人士认为,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可能超过6%;但下半年物价水平将缓慢回落。目前,管理通胀预期成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本网视点:发改委曾称,6月CPI创新高已无悬念,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也称,通胀压力仍处在高位。通胀高企,再加上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及6月份主要经济数据的临近,市场上关于加息的声音更加高涨。但是今年来,央行加息的举措相当谨慎。
从1月份到6月,每个月一次的提准备金率总是准时报到。但是加息的步伐却慢了下来,也就是2月和4月的两次加息。到了端午节前后,根据前两次时间表,加息的预期遍布媒体,大家都认为加息即将到来,但实际上却让大家扑了空。
加息为何“千呼万唤不出来”呢?这可能是中央顾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等问题。再说,央行加息与否也是各个部门、各种利益之间的博弈结果。这次,市场上关于7月中旬加息的预期是否“落地”还是如前两次一样“落空”,也只能猜测与等待。
高层密集调研研判下半年宏观政策走向
行至年中,一方面是物价能否迎来“拐点”,另一方面,宏观经济走势也面临增长趋缓风险,下一步宏观调控走向如何,令各方关注。
按照惯例,国家对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定调的“北戴河会议”在每年七八月份举行。届时,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将出炉,决策层将据此对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作出判断,确定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基调。
本网视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二季度例会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
与一季度例会公告相比,二季度例会首次提出要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意味着政府可能已经关注到部分领域显示出的经济下行的风险,考虑在政策上有所应对。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过半之际,种种迹象表明,下半年政府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忧虑可能会盖过通胀,这意味着现有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下半年可能会出现松动,很可能紧缩政策已经接近尾声。
温家宝:控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在本溪市长江农贸市场,温家宝向摊主们询问粮食、蔬菜、肉类等价格变化情况,了解储备肉投放和销售情况。他对大家说,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平抑物价。随着政策的落实,物价会得到有效抑制。
本网视点:快速上扬的物价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焦点,蔬菜、房价、快消处处刮着涨价的大风,成为不可遏制的趋势。虽然从个年初就确立“控物价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但通胀这只“老虎”似乎已经喜欢上自由自在的野外生活,再也不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另外,如果要抓住“老虎”,可能就需要损失很多猪啊鸡啊的(用来诱惑老虎归笼),也许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别到最后“老虎”控制住了,猪啊鸡啊的,都统统不见了。
土地市场6月成交井喷 同比增50%
中国指数研究院7月5日发布数据称,6月全国130个城市共推出2764宗土地,面积高达13285万平方米,不仅成为今年供应量最大的一个月,即使同比2010年6月份,土地供应面积增幅也高达50%。
本网视点:前段时间,高层要求,各地方需要从土地出让金中抽取部分用来建设保障房,后来又有提议,各地需要从土地出让金中抽出部分做教育投资。无论是专家学者,一直在指责土地财政的弊端,但是又从各个领域建议从土地财政中抽取一定额的资金,这种思维方式很怪异。另外,在保障房建设一直没有太大推进的前提下,不排除高层默认地方放开土地买卖市场,从而为保障房建设注入资金。
房企热衷借道境外融资“救急”
从中国银行业协会的银团贷款论坛上获悉,多家中外资银行在今年上半年收缩银团贷款规模,企业不得不绕到境外通过银团贷款、境外发债等方式融资,然后所融到的钱有相当部分再通过各种形式流回境内。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港资银行企业融资部人士介绍,今年上半年所参与的企业境外融资项目中大部分是房地产企业。
本网视点:自2010年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组合拳”,限购、限价等措施,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紧张。再加上为抗击通胀,央行多次提准、加息,进一步增加了房企的借贷成本与融资难度。在国内借贷难、利率高的情况下,有能力的开发商纷纷寻求低利率的海外融资。
海外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回流、投注差、贸易渠道)悄悄流入境内,虽然一定程度上帮助房企暂时度过资金难关,但是,给境内企业也带来了风险。最近,市场上不乏华尔街大鳄“做空”中国的声音,海外资本流入境内房地产业或许也是大银行家的其中一个攻击对象吧。
中国资源类产品出口管制符合WTO规则
7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向成员方散发了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表示,对专家组认定中方取消了出口限价有关措施表示赞赏;中国对部分资源类产品实施的管理措施符合WT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按WTO规则促进资源类产品可持续发展。
本网视点:为了维护经济安全、产业安全或者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普遍会对其稀有资源产品出口进行某种程度的管理和限制,对国内稀有资源的开采、使用采取限制性的调控措施。例如,美国和英国对油气资源的国内开采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日本对国内大多数资源进行保护,严格控制开采和使用。加拿大和俄罗斯对木材资源也进行限制和保护等。可以说资源保护,尤其是对稀有资源的保护是国际通行的惯例,我国出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需要限制部分资源出口是合情合理的。
现在美欧和墨西哥把我国限制稀有资源出口的问题提交到WTO层面,很明显是为了给我国施加压力,希望从中国继续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大量的稀有资源供应,满足其国内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就当前的国际经济现实而言,在稀有资源产品贸易问题上,现有的WTO规则已经成了欧美熟练运用的战略工具,根据自身需要时不时有选择性地加以利用。
然而现在欧美却又向WTO起诉中国限制资源类原材料出口的做法。其目的和企图很明确,就是要求中国成为其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给地,而且,原材料的供给量要由欧盟说了算,当欧盟认为供给量过多时,就拿起反倾销的武器反制中国。当市场发生变化,需要中国大量供给原材料尤其是稀有资源的时候,就以上诉WTO为手段要求中国增加出口量,丝毫不顾及以前曾经对中国同类产品实施的反倾销限制。这是一种明显缺乏逻辑、缺乏法理依据、有悖常理的行为。
另外,欧美等国一方面使用我国的稀有资源生产高技术产品,另一方面却又针对我国限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这显然是极不公平的。你用我们的稀缺资源生产出的高技术产品,反而对我们进行出口管制,既不公平,也没道理。
消息称广东将试点发地方债
近日有消息指广东已获选为发地方债试点,最快今年内施行。不过,本报记者向广东有关权威人士求证时,其表示目前国家还没有批,还说不上地方能否发债。财政专家则认为,地方政府发债需要慎重。
本网视点:今年已经是“地方债”正式驶入国内债券市场的第三个年头。2009年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地方债发行工作正式“破冰”。短短两年时间,地方债务就迅速成长。6月27日,审计报告披露截至2010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10万亿元,占2010年GDP的1/4,超过去年全国财政收入;仅54个县级政府无负债。
欠债还钱。地方债当然由地方还,那么,地方拿什么来还?如果实体经济扎实,负债式发展也并非坏事,地方债也不会引发所谓的系统性风险。但如果底子不好,“借鸡下蛋”的步子又迈得过大,这就很容易促使个别地方只在卖地政策上打主意。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土地资源是最容易变现的,而且可谓一本万利,不需要在发展宏观经济上那般筚路蓝缕。卖地再起,房价肯定会借机上扬,看来,房价下降只能等到保障房大量上市了。
缓解电煤紧张 多地筹建煤炭储备基地
今年初的淡季“电荒”,将煤电矛盾推向了一个高峰。合同电煤的低履约,伴随着市场煤价的飞涨,电煤成了炙手可热的紧俏资源。尽管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之下,电煤供应逐渐跟上,煤电矛盾暂时得以缓解,但在结构性“电荒”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为了满足本地的电煤需求,各地开始谋划自建煤炭储备基地。
本网视点:提到电荒,大家认为是煤电矛盾惹的祸。而追究到煤电矛盾,那就是“市场煤,计划电”。但稍微思考一下,好像煤电矛盾又没有那么简单,它关系着煤、电、政府与运输等部门的利益博弈。而这几个部门中又能分成更细的利益集团,例如,有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之间的利益,有各地区之间的资源保护,有市场经济与国家调控之间的矛盾,还有电厂与电网利益争夺等等。所以,想从一个“点”或者“面”上解决电煤矛盾似乎不会太见效。
国内钢市
钢材市场有望迎来反弹
自年初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呈现小幅波动走势,品种分化现象较为明显,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建筑用钢材二季度表现强劲,而热卷、中板及冷轧等品种则相对平淡。业内人士指出,综合考虑铁矿石成本以及主要用钢行业景气度回升等因素,钢材价格有望在8月见底并迎来反弹。
本网视点:钢材市场价格终究会迎来反弹,但是,就7月钢市来看,由于缺乏利好因素支撑,7月份钢价弱势运行态势将难以改变。
其一,七、八月份本是钢材市场的需求“淡季”,钢铁下游行业—汽车、房地产需求受限,需求量不会出现较大改观;其二,日均粗钢产量却依然在高位运行,打压钢价上行;其三,成本支撑不明显,铁矿石价格支撑钢价上涨的因素减缓;其四、市场资金普遍收紧,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钢材市场报价;其五,钢厂下调出厂价也会打压钢价。
同时,可以预见,随着三四季度保障房建设的全面开工及资金面的有所缓解,届时钢价可能会迎来反弹行情。
铁矿石价格短期仍高位震荡
尽管近期铁矿石价格出现了小幅下跌,但是考虑到通胀压力和紧缩政策等因素,业内仍然认为,铁矿石价格短期内出现大幅下调的可能性较小。
本网视点:刚刚过去的6月份,铁矿石市场出现了“上涨乏力,下跌困难”的局面。考虑到当前七、八月份消费淡季到来、钢厂利润率较低、资金面偏紧,以及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不振等因素,市场预期进口铁矿石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但是并不意味着,铁矿石价格即将出现拐点。
笔者认为,进口铁矿石价格短期内仍将呈现高位振荡走势,下行空间不大。国产矿想打破国际三大矿山的垄断地位还将需要较长时间。在三大矿山垄断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极小。并且,随着三四季度保障房建设项目的全面开工,钢材市场将受到提振,也会增加铁矿石的需求。
工信部住建部合推高强度钢筋
根据7月5日工信部在其官网发布的新闻稿,7月1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与住建部副部长陈大卫进行了会商。双方商定,设立高强度钢筋推广应用协调小组,推进《钢筋混凝土用钢标准》和今年7月1日实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衔接,确定推广应用目标和路线图。(编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由住建部批准发布,其规定在建筑工程中优先使用三级螺纹钢,以遏制部分保障房项目中出现的使用“非标钢筋、瘦身钢筋”等现象。)
电厂煤价三个月来首次下跌
记者了解到,环渤海湾四港煤炭库存量已连续四周上涨。截至7月4日,环渤煤炭库存量由上周的1443.5万吨,增加至1595.6万吨,与上周相比增加152.1万吨,增幅达10.53%。但业内人士指出,受旺季支撑,电煤价格不会大跌,短期内电煤价格维持高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本网视点:如果电厂煤价下跌,我是说如果,下跌的幅度还比较大,到时候,会不会下调电价?不过,这或许只能是一种奢望和幻想,上调容易下调难啊,看来这就是垄断的好处,要是在市场上,企业想涨价,还要考虑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是否同类产品会趁机占领自己的市场。
鞍钢卡拉拉项目基建总成本上升55%
近日,鞍钢集团在澳洲的参股公司金达必发布公告称,双方合作开发的卡拉拉项目基建总成本确定为25.7 亿澳元,较2007年最初方案上浮55%。同时公告还称,与公司前期公告的42澳元相比,卡拉拉项目最终预算的吨矿运营成本预计会上升20%左右。
本网视点:随着审计署公开中钢集团海外扩张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国内“走出去”企业的问题频现。从刚开始“不计成本”大肆买进,到现在受实际投入远高于预期影响,而不得不选择放弃,前期投入的几个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打了水漂。“走出去”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是有些风险是可控的,不能不拿纳税人的钱不当钱。
淡水河谷:中国对铁矿石需求不会放缓
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席财务官吉列尔梅·卡瓦尔康蒂认为,考虑到中国在未来五年内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不会放缓。
本网视点:一方集体唱空铁矿石价格,认为矿价很快将迎来拐点;一方说需求没有减缓,矿价降下来的可能性不大。看来矿价的涨跌与否,舆论也很重要,所以双方都要占据最高的舆论阵地,打好这场心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