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华北市场拉高无力,华南市场维持稳定,华东市场则出现稳中走低迹象。上海建材市场主流报价稳中下调10-20元/吨。截至昨日收市,二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4200元/吨,三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4390元/吨,大厂高线主流价位在4320元/吨。
昨日,终端采购出现一定放量,但中间需求却持续冷清,需求的冷热不均显然难以支撑价格走高,而为求出货兑现,午后部分商家价格还出现小幅下调。
昨日,唐山普碳钢坯维稳在3930元/吨,而品味63.5%印度粉矿则小幅上调1美元/吨到148美元/吨。再从钢厂调价来看,昨日新抚顺、裕丰等多家钢厂出厂价格出现下调,幅度集中在30-40元/吨。
总之,市场成交持续清淡,商家心态略显不稳,加上多家钢厂集中下调,预计27日主流价位将稳中走低。
9月26日南(昌)钢在“9月14日南(昌)钢调整建筑钢材价格政策”价格政策基础上,对南昌地区建筑钢材价格进行调整:
1、线材:价格下调120元/吨,调后南昌地区Φ6.5mmQ235线材格为4500元/吨;
2、螺纹钢:价格下调20元/吨,调后南昌地区Φ16-25mmHRB335螺纹钢价格为4460元/吨;
3、盘螺:价格下调120元/吨,调后南昌地区Φ8mmHRB400盘螺价格为4670元/吨;
注:9月16日南(昌)钢对南昌地区建材有过调整,此次调价实际从16日调价基础上再作调整
以上均为含税价格,政策执行日期自2010年9月26日开始执行。
9月份的信贷增量相较于8月或继续回落,预计规模低于5000亿。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这样认为。理由是:一方面,房市8月突如其来的“回暖”打乱了宏观调控下楼市的阵脚,监管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延续,难以放松;另一方面,在10月底之前财政部门上报融资平台二次清理结果前,融资平台贷款也难有实质性放松。综上所述,9月份的信贷增量继续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5.71万亿元,完成全年信贷计划7.5万亿的76%,9-12月的平均信贷任务为6%,即4480亿元。
苇编钢市:基于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府肯定会严控信贷市场,9月信贷回落已是大势所趋。
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25日公布的信息显示,公司已决定以香港预托证券(HDR)的方式,利用目前的已发行股票在香港证交所上市,从而直接吸引亚洲资本市场的投资者。
"亚洲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市场,其重要地位正在日渐提高,"淡水河谷在新闻稿中指出。早在1974年,淡水河谷就向中国出口铁矿石。2009年,淡水河谷销往中国的铁矿石达到了创纪录的1.4亿吨,约占公司总销量的57%。此外,淡水河谷还向中国的民营船厂熔盛重工订购了12艘大型矿砂船,计划通过降低海运成本进一步与澳洲"两拓"竞争中国市场。
苇编钢市:淡水河谷筹划香港上市,目的是吸引亚洲,尤其是中国投资者,这给中国钢厂一个持有矿石的契机,但是持有之后,是福是祸,目前还难预料!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26日表示,近期,工信部将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抓手,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
朱宏任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说,上述行业存在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竞争力提高。此外,从自身行业特点看,这些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特征,企业需达到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才会更富效益。还应当看到,近年来,汽车、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下一步兼并重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朱宏任还表示,工信部将尽快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研究解决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细化有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相关要求,协调有关地区和企业做好组织实施。
苇编钢市:工信部称将要从重点行业推动兼并重组,钢铁业首当其冲,那么随着钢铁重组的逐步推进,钢铁市场环境也逐渐明朗,在钢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贸易商的空间势必得到挤压。
中国官方再度出手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6日晚间公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表示继续抑制房价上涨、促进房价地价合理调整,并督促地方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从当地房地产市场实际出发,落实各部门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9.3%,涨幅比7月份缩小1个百分点,其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2.5%,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5.1%。
“新国十条”从4月17日出台到目前已有5个多月,但到目前为止,新政对楼市的调控效果却依然不明显。最近中央一再重申,将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政策,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新政实行5个月来,全国房价却依然上涨。如北京8月房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上海则环比上涨6%。
业内人士猜测,“不差钱”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敢于继续坚挺房价,是看到新政执行的不彻底性,或许将倒逼中央二次调控政策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