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自1998年9月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称“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到今年,天保工程区内已连续13年全面停采禁伐,使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12月15日,省林业厅通报称,我省天保工程一期工程已告一段落,天保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已由14.9%增长到20.8%,为改善黄河流域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保障环京津地区生态安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据统计,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消耗量、商品材产量分别由1997年的63.8万立方米、24.3万立方米直接调减为零,累计减少商品材产量292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消耗766万立方米;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988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由14.9%增长到20.8%,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性发展。据监测显示,天保工程区每年减少入黄泥沙2000万吨。天保工程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局部地区种群数量稳中有升,部分物种分布范围扩大。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野生植物生长环境得以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山西省省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栖息环境逐步由吕梁山脉向太岳山脉延伸。
据了解,在今后10年(2011年~2020年)天保二期工程建设中,我省将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完成1275万亩公益林建设任务,搞好710万亩国有中幼林抚育,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净增森林蓄积量3500万立方米、新增固碳量6400万吨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