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全国的碳交易市场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昨日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说,为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将在10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上述10个方面包括: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组织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全面深入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低碳认证制度,开展低碳认证试点;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水平;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和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继续推动气候变化的务实合作;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孙翠华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始终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战略任务。2006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被纳入“十一五”规划。2006至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9.1%,累计节能约4.9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约11亿吨二氧化碳。
我国已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并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及森林覆盖率等相关指标。目前发改委已经将碳强度下降指标分解到各地方,同时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着手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体系,研究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考核方案,并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
她说:“我们已经着手开展排放权的交易试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扩大交易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全国的碳交易市场。”
为引导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我国已经启动了重点行业典型产品及重点减排项目低碳认证制度的研究,制定《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的管理办法》,开展低碳产品的认证试点,鼓励社会公众使用低碳产品。